【病因病理】 寰枢关节由寰椎的前弓与寰横韧带和枢椎的齿状突组成,邻近咽后壁。外伤或运动中头部用力过猛、车祸等暴力使寰枢椎关节囊、翼状韧带、寰横韧带损伤而使寰枢关节发生移位。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颌面部淋巴结炎感染使寰枢关节发生炎症反应,关节囊、寰横韧带充血、水肿、松弛,此时,当头部屈伸、旋转活动时,易使寰枢关节发生半脱位。另外,颈部类风湿病、先天性寰枢关节畸形及寰枢韧带松弛亦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一般外伤引起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较急,炎症引起者多发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
1.症状
(1)眩晕:50%以上的患者头晕明显。眩晕可在转头时突然发生,或持续性头晕,头部向某一方位转动时加重,有的则可突然晕倒,眩晕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视觉、听力障碍,常感头脑发胀不清晰。
(2)头痛项痛:头痛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头晕同时或交替出现。头痛以偏头痛、后头痛多见,亦可向头顶放散。项痛多位于枕部及其下方,或呈广泛性疼痛,以颈2棘突偏斜侧常见,时有颈2棘突偏斜对侧或双侧痛。
(3)颈项部活动受限:常偏向一侧。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紊乱呈多样性,较常见的是类心血管病症状,如心律失常、颈型心脏病、颈型高血压或颈型低血压等。
(5)颈髓受压症状:四肢麻木,肌力减退,损伤平面肢体完全或不完全性瘫痪,损伤延髓时,张口、吞咽困难,发音异常等。
2.体征
(1)斜颈:前脱位时患者头部前倾,项强,头向各个方位活动均受限;向一侧脱位时,头转向健侧,向患侧偏斜;儿童患者头面部可发生不对称性畸形。
(2)颈项活动受限:颈项各种活动受限,尤以棘突偏斜侧为著。
(3)压痛:压痛的部位多位于偏斜的第2颈椎棘突旁,部分患者在偏斜棘突的对侧或双侧。
(4)第2颈椎棘突多偏斜。
3.X线检查 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表现常见有以下四种类型。
(1)水平旋转型半脱位:寰椎两侧的侧块与枢椎齿状突之间隙(简称侧齿间隙)左右基本对称,上下距离基本相等,惟枢椎棘突偏向一侧。
(2)侧偏型半脱位:左右两齿侧间隙一宽一窄,枢椎棘突偏向窄侧。
(3)侧偏旋转型半脱位:左右两齿侧间隙一宽一窄,枢椎棘突偏向宽侧。
(4)向前型半脱位:寰齿前间距增大,即成人>2mm,儿童>3mm者(多见于寰椎横韧带断裂,或过度松弛所致)。
另外,还有侧倾型、前倾型半脱位和垂直脱位者,临床相对少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诊断。必要时可做CT及MRI检查,以做确诊与鉴别诊断(特别是侧位片的寰齿间距即枢椎的齿状突前缘与寰椎前弓后缘之间的距离和张口位片的侧齿间隙、环齿间隙以及枢椎棘突情况)。
【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牵引疗法 通常采用卧位颏枕吊带牵引法,使颈椎处于中立位牵引状态,减轻对椎管内容物的压迫,恢复或部分恢复椎管形态。牵引重量:成人一般为2~3kg,儿童一般为1.5~2kg。在牵引过程中可摄片复查,以观察脱位复位情况,并可根据复位情况适当调整牵引重量。大多在3~5d即可复位。为巩固疗效,应持续牵引2周,颈托固定不少于2个月。
2.推拿手技 详见第八章第四节第二步复位手法中的“寰枢关节错缝”。
3.神经阻滞
(1)第2颈神经阻滞
进针点:乳突尖后下1.5cm。
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于进针点垂直进针,针尖触及横突或触及横突旁的椎板,进针方向略偏向后,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入地塞米松2mg加1%利多卡因2~4ml的混悬液。
注意事项:注射时应观察患者呼吸及神志变化,切忌注入蛛网膜下隙及椎动脉。本法一般在注射数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
(2)枕大神经阻滞
进针点:在上项线距枕后结节外侧2.5cm处。
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于进针点处靠枕后动脉内侧,垂直进针,达骨质(患者可出现枕后部放射痛),回吸无血,注入地塞米松2mg加1%利多卡因2~4ml的混悬液。
注意事项:固定体位,操作时动作轻柔、缓慢,对脊髓损伤者最好不用此法。
4.脊髓脱水 对脊髓受压、水肿者应及时给予脱水疗法,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具体方法:限制钠和钾的摄入;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mg,每日1次,1周后逐渐减量;20%甘露醇250ml,每日2次,连用3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