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O2)伴或不伴二氧化碳(CO2)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主要依据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大气压,在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后即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指原来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短时间内引起的呼吸衰竭,其中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为代表。慢性呼吸衰竭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情逐渐进展,呼吸功能损害愈来愈重,虽然有PaO2降低或伴PaCO2升高,但病人通过代偿适应,仍能从事轻的工作或日常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因致使呼吸功能受损急剧加重,则失代偿,此时PaO2明显降低。PaCO2显著升高,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在我国最为常见,本章将重点讨论。呼吸衰竭还可根据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两型。Ⅰ型:缺氧性呼吸衰竭,缺O2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如ARDS等。Ⅱ型:高碳酸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