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0.12s;③P波后下传心室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亦可因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④P亦可不下传心室,称为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⑤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房性期前收缩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内异位节律点的提前激动。
【病因】
1.生理性 常见于健康人,多与情绪激动、焦虑、疲劳、失眠等有关。
2.病理性 见于各种器质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时等。
3.药物性 洋地黄中毒,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的应用。
【发病机制】
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自律性增高,折返机制及房性并行心律。
【临床表现】
多无症状,或有心悸及心搏暂停感。严重者可有胸闷、头晕等症状。
【辅助检查】
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0.12s;③P波后下传心室的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亦可因室内差异传导而变形;④P亦可不下传心室,称为阻滞的或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⑤代偿间歇多不完全(图17-8)。
图17-8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治疗】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偶发期前收缩,不影响血流动力学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1.病因治疗 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控制心力衰竭、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常可使房性期前收缩减少或消失。
2.去除诱因 ①保持生活规律及情绪稳定,避免过劳;②忌烟、酒、浓茶、咖啡等;③适当应用镇静药。
3.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①普萘洛尔口服10mg,3次/d;②阿替洛尔口服25~50mg,2次/d;③维拉帕米口服40~80mg,3~4次/d;④普罗帕酮口服100~150mg,3~4次/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