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最严重的、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为心室肌呈快而规则的无效搏动,往往是心室颤动的前奏,心室颤动为各部分心室肌呈快而不规则的乱颤。两者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相当于心脏停搏,短时间病人出现意识丧失,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病因】
1.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2.心外因素 电解质紊乱、低温麻醉,洋地黄、奎尼丁、乌头碱、锑剂中毒。
3.其他 触电、雷击、溺水等。
【发病机制】
心室自律性增高、心室肌细胞间复极时间不同步或二者的共同作用。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阿-斯综合征表现,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脉搏和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若不及时抢救病人迅速死亡,即为心脏性猝死。
【辅助检查】
心电图表现如下。
1.心室扑动 ①快速而规则的大幅度的正弦曲线状波,频率为150~250次/min;②QRS波群与T波融合无法辨认,等电位线消失(图17-16)。
2.心室颤动 ①QRS波群和T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②频率约250~500次/min(图17-17)。
【治疗】
1.急救措施
图17-16 心室扑动
图17-17 心室颤动
(1)胸外按压: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抢救者左手掌根部置病人胸骨下1/3段,右手置于左手背上,肘关节伸直,用力以垂直方向按压,向下按压幅度3~4cm,频率100次/min。
(2)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行气管内插管,无条件者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频率的比例为30∶2。人工呼吸前清除口腔内异物,病人仰卧头后仰。
(3)尽快以200~300J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4)尽早建立心电监护和开放静脉通道。
(5)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可使室颤波变大,益于电击除颤,无电击条件者可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
2.后续处理 目的是恢复原有心律、呼吸,防止室颤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