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及用药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及用药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间质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异常及进展性慢性肾衰竭、病理以不同程度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疾病后期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肾衰竭。导致CIN的原因很多,除常见的慢性肾盂肾炎外,药物引起较为常见,尤其是镇痛药长期使用。

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CIN),又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异常及进展性慢性肾衰竭、病理以不同程度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病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疾病后期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肾衰竭。导致CIN的原因很多,除常见的慢性肾盂肾炎外,药物引起较为常见,尤其是镇痛药长期使用。

【病因】

CIN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有:①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现已禁止入药;②西药:如镇痛药、环孢素等;③重金属:如铅、铬、砷等;④放射线;⑤其他:如巴尔干肾病。

【病理改变】

双侧肾脏皮质明显萎缩,肾体积缩小,切面可见灰黄色坏死的肾乳头。光镜下肾间质呈多灶状或大片状纤维化,伴或不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乃至消失,肾小球缺血性皱缩或硬化。免疫荧光检查阴性。电镜检查在肾间质中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束。

【临床表现】

本病常隐匿起病,常因原发病或非特异症状就诊,以尿检异常和(或)氮质血症提示该病。据文献统计75%就诊时肌酐清除率低于50ml/min,33%低于15ml/min;尿蛋白很少超过2g/d,早期多为小管性,可见镜下血尿和脓尿,25%有糖尿,28%可获阳性尿培养;小管酸化和浓缩功能障碍非常常见;见肾功能不相一致的低尿酸血症和严重贫血也是一个特征;50%已有高血压。后期多进入慢性肾衰竭。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肾小管功能检查可提示诊断,需要确诊或鉴别困难的病例才需要肾组织学检查。

【治疗】

早期诊断,控制及去除病因,适当的症状治疗、替代治疗可使病情稳定或有部分恢复。

【预后】

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差。一旦进入尿毒症则须行替代治疗。

(王斐斐)

【思考题】

1.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2.慢性间质性肾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