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头翁凉血清热

白头翁凉血清热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医诊断为中毒型菌痢。 本案中毒型菌痢系热毒血痢,是湿热痢的一种变证,属时行疫毒伤人,故称“疫毒痢”。方中白头翁味苦性寒,功专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故为君药,并以之名方。二药相合,共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治痢,故同为方中臣药。方中加黄芩苦寒泻火解毒,与黄柏、黄连“三黄”并用,清热燥湿止痢之功益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辅以行气导滞,调气和血;佐以消食和胃,理其善后。

医案一 中毒型菌痢

江某,男,30岁,农民。1996年9月5日就诊。

突起腹痛、腹泻,继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日下痢十余次,口渴欲饮,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中毒型菌痢。

[辨证] 热毒深陷血分之热痢。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处方] 白头翁15g,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赤、白芍各15g,苦参10g,秦皮10g,金银花15g,马齿苋15g,枳壳10g,木香10g,生甘草5g。

水煎服,5剂。

二诊:1996年9月11日。

药后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减轻,日下痢次数明显减少,肛门灼热减轻,口干苦欲饮,小便短赤,下痢赤白相兼,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 热毒血痢未清。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处方] 白头翁12g,苦参10g,黄柏10g,黄连6g,秦皮10g,马齿苋15g,金银花10g,赤、白芍各15g,地榆10g,枳壳10g,生甘草5g。

水煎服,5剂。加服木香槟榔丸10袋(每袋6g),每次6g,每日2次。

三诊:1996年9月17日。

药后痢疾痊愈,腹痛消失,诸症皆除,唯不思饮食,舌淡红,苔薄黄,脉滑。以消食和胃法,理其善后。

[处方] 加味保和丸10袋(每袋6g),每次6g,日服2次。

【解析】 本案中毒型菌痢系热毒血痢,是湿热痢的一种变证,属时行疫毒伤人,故称“疫毒痢”。表现为热毒炽盛,内陷血分,以下痢赤多白少为特点,故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法,白头翁汤加味主之。方中白头翁味苦性寒,功专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故为君药,并以之名方。《本草正义》说:“何廉臣谓其‘主热毒滞下,虽曰苦能固泄,而升举脾胃清气,使不陷下,则里急后重皆除’,确是此药之实在真谛。”《伤寒蕴要》认为以“热毒下痢,紫血鲜色者宜之”。足见本品为治热毒血痢之要药。黄柏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清泄下焦湿热之佳品,燥湿坚肠,泻火于下;黄连善泻心胃之火,泻火于中,下燥大肠湿热,刘完素称其为“治痢之最”。二药相合,共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治痢,故同为方中臣药。秦皮苦寒而涩,其性缓和,燥而不伤阴,泄而不伤正,降中有和,燥中有敛,是其特点,故为佐使之药。四味合用,正是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旨。方中加黄芩苦寒泻火解毒,与黄柏、黄连“三黄”并用,清热燥湿止痢之功益彰。苦参大苦大寒,苦能燥湿,寒可清热,善燥肠湿,清里热,泻湿火,消壅滞,合“三黄”则清热燥湿止痢之力倍增;木香苦辛而温,善行肠胃气滞而除里急后重,且能芳香化湿,醒脾和胃,与苦参寒温兼施,苦辛通降,既可清热燥湿,又能行气导滞,为治湿热痢之妙对也。马齿苋酸寒滑利,其性平和,清泄不伤正,凉血而不峻,善能凉血利湿解毒,为治热毒血痢之佳品,与白头翁相须而行,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专力宏。金银花性味甘寒,其气芳香,既清气分热毒,更擅解血分之火毒,与生甘草相合,清热解毒之力倍增;与白头翁、马齿苋相佐,增强凉血解毒止痢之功。地榆专入血分,善凉血止血,泻火解毒,佐白头翁汤则增强凉血解毒,止血止痢之效。白芍苦酸而阴柔,善入肝经血分,化阴补血,合营敛阴,缓急止痛,伍黄芩则增强清热止痢,坚阴止痛之功;合甘草则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力显著;配赤芍则一补一泻,一敛一散,养血活血,缓急止痛之功相得益彰。枳壳长于理气宽中,与木香相须而行,增强行气导滞之力。诸药相合,共助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以白头翁汤为主方化裁,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辅以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调气和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佐以加味保和丸消食和胃,以善其后。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外感时行疫毒,疫毒内蒸肠胃,热毒内陷血分是其基本病机。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主;辅以行气导滞,调气和血;佐以消食和胃,理其善后。

2.对药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