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阳毒皮肤病(日晒疮)

太阳毒皮肤病(日晒疮)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从6岁起,每个夏季日晒后就发病。西医诊断为太阳毒皮肤病。 太阳毒皮肤病属中医学“日晒疮”“热疖”“火疖”之范畴,因发生于夏暑或长夏,故又名“暑疖”。与紫草相合,则增强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之力。综观全案立法用药,一是以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生薏苡仁组合,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此为方中的主要部分;二是辅以芦根、白茅根、紫草、白薇相合,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之功相得益彰。

孙某,男,9岁,学生。1994年9月9日就诊。

患者从6岁起,每个夏季日晒后就发病。昨天进城日晒后,头面刺痒,继之头、面、颈、手、前臂灼痛、水肿,呈紫红色,眼难睁,口唇肿,张口困难,语言不清,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稍数。西医诊断为太阳毒皮肤病。

[辨证] 湿热蕴于内,阳毒燔于外。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处方] 金银花15g,连翘10g,土茯苓20g,生薏苡仁15g,白茅根20g,芦根20g,紫草10g,白薇6g。

水煎服,7剂。告愈。

【解析】 太阳毒皮肤病属中医学“日晒疮”“热疖”“火疖”之范畴,因发生于夏暑或长夏(夏秋之交),故又名“暑疖”。本病多因夏秋气候炎热,湿为长夏之主气,潮湿充斥,加之烈日曝晒,感受暑热湿毒而致。湿热蕴蒸肌肤,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故自头面、颈、手、前臂灼痛、水肿,呈紫红色;湿毒阻滞气机,“湿遏热伏”,故见眼难睁,口唇肿,张口困难,语言不清;舌质红主热,苔白腻为湿盛,脉弦滑稍数均为湿热蕴蒸之象。故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方中金银花、连翘均为疮家之要药,相须重用,清热解毒之力倍增。土茯苓利湿导热之中,更长于解毒;生薏苡仁为利水渗湿,排脓消痈之要药,为清补、淡渗之佳品。二者相须相助,使湿毒热邪从小便而解。芦根偏行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主,又能消痰排脓;白茅根善走血分,功专凉血利尿,善清上下诸阳以折火;紫草为活血凉血,解毒疗疮之佳品,《本草精疏》谓:“紫草为凉血之要药……苦寒性滑,故利九窍而通利水道也……湿热从小便而出,则前证自除也。”三药伍用,清热凉血,利尿排浊之功相得益彰。白薇乃阳明经药也,功能清热凉血,解毒疗疮,透邪外出,《本草纲目》云其:“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与紫草相合,则增强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之力。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一是以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生薏苡仁组合,重在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此为方中的主要部分;二是辅以芦根、白茅根、紫草、白薇相合,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之功相得益彰。诸药合用,既清气分和血分之疮痈火毒,透邪达表而解,又能使湿毒热邪从小便而出,故有一举两得之妙。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外感夏暑或长夏之暑热湿毒,加之烈日曝晒而发病。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为法。

2.对药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