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77岁,干部。2004年4月13日就诊。
2002年4月22日,晨起头晕,出现肢体麻木,右侧肢体跛行,语言不清,入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脑梗死(双侧)。出院后仍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患者于2004年4月13日,来中医门诊治疗时,行动不便,右侧肢体跛行,言语不利,全身乏力,头重麻木,如睡不醒,有少量痰涎,舌胖大暗红,苔稍腻,脉沉细弦。
[辨证] 气虚血瘀挟痰浊,阻滞清阳。
[治法] 益气化瘀,豁痰开窍,解语升清。
[处方] 黄芪30g,丹参15g,郁金12g,石菖蒲12g,川芎10g,赤芍15g,通草9g,地龙10g,牡丹皮12g,当归15g,僵蚕10g,全蝎5g,栀子10g,菊花10g,白芷10g,藁本10g,荷叶10g,鲜竹沥水30ml(分冲),生姜5g。
水煎服,14剂。如有小效,可继服多剂。
二诊:2004年6月8日。
上方有效,连续服用50余剂后,自觉头脑稍轻,精神好转,纳食稍增,二便正常,睡眠尚好,唯感走路乏力,记忆力减退,舌淡胖苔薄,脉沉细稍缓。
[辨证] 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气虚血瘀。
[治法] 补肝肾,壮筋骨,填精荣脑,益气化瘀。
[处方] 牛膝15g,杜仲15g,续断15g,山茱萸15g,熟地黄20g,薏苡仁30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川芎10g,菟丝子20g,地龙10g,丹参15g,制何首乌20g,炙黄芪30g,山药25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覆盆子10g,羌活6g。
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三诊:2004年8月10日。
上方连服60剂后,说话较前清楚,但说话声音小,有时说不准确,走路较前有力,唯记忆力差,舌淡胖紫暗,脉沉细小弦。
[辨证] 气虚血瘀,髓海不足。
[治法] 益气化瘀,填精荣脑。
[处方] 黄芪30g,当归15g,地龙10g,党参15g,川芎10g,丹参15g,炙甘草18g,木蝴蝶5g,僵蚕10g,桔梗10g,诃子10g,凤凰衣10g,全蝎5g,补骨脂15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制何首乌20g,黑大豆30g,黑芝麻30g,黑桑椹30g,羌活6g。
上方加大1倍量,制水丸,每服6g,每日2次。
四诊:2004年11月2日。
服水丸近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说话较前清楚,声音较前有力,记忆力提高,走路较平稳,时有手颤,腰膝无力,舌淡胖稍暗,脉沉细缓。
[辨证] 气虚血瘀,肝肾不足。
[治法] 益气化瘀,壮腰健肾,豁痰息风。
[处方] 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羚羊角粉0.6g,天麻6g,石菖蒲12g,钩藤15g,胆南星6g,生蒲黄12g,半夏10g,杜仲12g,桑寄生15g,牛膝15g。
上方加大3倍量,制水丸,每服6g,每日2次。
五诊:2004年11月23日。
药后症状进一步改善,语言清楚,说话较前有力,记忆力有所提高,走路平稳,时有头痛,有少量痰,舌淡胖嫩稍暗,脉沉细稍缓。
[辨证] 痰瘀阻窍,清阳不升。
[治法] 化久瘀,通经络,豁痰开窍,升举清阳。
[处方] 水蛭5g,僵蚕10g,土鳖虫10g,刘寄奴10g,泽兰15g,鬼箭羽10g,益母草15g,豨莶草30g,茯苓30g,乌梢蛇15g,威灵仙15g,郁金15g,羌活6g,牛蒡子10g,蝉蜕5g,制何首乌20g,鸡血藤25g,黑大豆30g,黑芝麻30g,黑桑椹30g,石菖蒲12g。
上方加大10倍量,制水丸,每服6g,每日2次。
六诊:2005年3月8日。
服水丸3个月后,患者自觉一切正常,说话清楚有力,行动自如,食欲转佳,二便正常,睡眠好,情志舒畅,仅有少量痰涎,左手稍感不利索,舌胖大水滑,脉沉细小弦。
[辨证] 痰瘀阻络。
[治法] 涤痰开窍,化瘀通络,平衡阴阳。
[处方] 竹茹50g,半夏40g,炙甘草30g,枳实30g,胆南星20g,地龙30g,丹参45g,陈皮30g,茯苓60g,鸡血藤80g,豨莶草60g,柴胡40g,黄芩30g,川芎30g,赤芍40g,桂枝30g。
以上方10剂,制蜜丸,每丸10g,每服2丸,每日2次。坚持服药,巩固疗效。
【解析】 本案确诊为脑梗死(双侧),属中风恢复期,后遗症迁延日久,不易恢复,则有复中的可能。宗“既病防变”之旨,始终抓住本虚标实这一主要矛盾,采用标本兼治之法,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扶正,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填精荣脑;祛邪,即活血化瘀,涤痰开窍,佐以升举清阳之法,诸法合用,以收全功。一诊,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气虚血瘀,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化裁,治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豁痰开窍,解语升清之法。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阳,伍当归养血活血,补气生血,气血双补;配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气虚导致血瘀,形成本虚标实,单纯补气则瘀血不去,故辅以川芎、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因瘀致痰,阻滞脑窍,清阳不升,故以石菖蒲豁痰开窍,醒神健脑,合郁金清心开窍,活血行气;僵蚕、全蝎伍用,增强消痰散结,通络息风之力;竹沥素有“痰家圣药”之称,长于涤痰透络,借生姜(阳药)鼓动其势,直达病所;与化瘀豁痰诸药同用,有痰瘀并治之功。栀子善清三焦之火,导湿热下行,合通草则通行经络,引热下降而利小便;菊花、荷叶、白芷、藁本合用,升举清阳之力倍增。六味组合,则有升清降浊之功。
二诊,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以滋补肝肾,填精荣脑为主,辅以益气化瘀之法。方中杜仲、续断相须为用,补肝肾、壮筋骨功效显著增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相合,肾、肝、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菟丝子、补骨脂、骨碎补同用,补肾益精,强筋壮骨而以补肾阳为要;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伍用,温肾助阳,固精缩尿。重用炙黄芪益气升阳,与川芎、丹参、地龙相合,即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意;羌活长于升举清阳,伍黄芪则增强益气升阳之力。牛膝补肝肾、壮筋骨,善于引血下行,与化瘀诸药相合,增强祛瘀通络之功;与羌活伍用,升清降浊并施,升降相因,相反相成。薏苡仁利水渗湿,善祛筋骨肌肉之湿,缓和拘挛而舒筋,与补肝肾、壮筋骨诸药配伍,则补中有利,久服无弊。三诊之后,病情稳定,疗效日益增强,故以益气祛瘀,填精荣脑,痰瘀并治之法,佐以升举清阳,改汤剂为丸药,以图缓治。方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益气化瘀;三黑荣脑汤为主方,填精荣脑,化瘀通络;化瘀通络汤为主方,活血化瘀,豁痰开窍;合温胆汤(《三因方》)清热化痰,共收痰瘀并治之效。辅以羚羊角、天麻、钩藤、胆南星平肝息风,化痰解痉;石菖蒲、郁金豁痰开窍,清心醒脑;佐以桔梗、甘草、僵蚕、诃子、蝉蜕、木蝴蝶、凤凰衣利咽化痰,开音亮嗓;羌活、豨莶草、威灵仙等祛风通络,升举清阳。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始终抓住本虚标实这条主线,本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故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填精荣脑多法并举,加强扶正祛邪之功;标实为矛盾的次要方面,故辅以化瘀通络,豁痰开窍,痰瘀并治三法同用,增强化瘀消痰之效;并佐以升举清阳,直达病所,诸法同用,以收全功。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3.开窍解语 “喑”,不能说话,或语言不利。“喑痱”,又名“风痱”,为中风主症之一。《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痱。”《直指方》云:“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舌为心之苗,心火暴盛,心血被耗而不能通于舌,则声音无“主”;肾脉荣于舌本,下元虚衰,不能上荣于舌,则声音无“根”;虚火灼津,痰浊内生,堵塞窍道,则声音之“门”闭。临床应有虚实之分,虚证是肾虚精气不能上荣,实证是风痰阻窍或痰瘀闭阻。虚证地黄饮子(《宣明论方》)主之;实证神仙解语丹主之(《校注妇人良方》),清神解语汤(《古今医鉴》)亦主之。
本案系本虚标实证,故重用炙黄芪与党参相须为用,补中气、实宗气,以充肺气,佐以桔梗,甘草化痰利咽,载药入肺,与升举清阳诸药同用,以开声音之“门”;补肾荣脑汤合三黑荣脑汤化裁,填精荣脑,滋阴助阳,以补下元之虚衰,使精气上荣于舌,并佐以升举清阳之品,引药入脑,直达病所,以补声音之“根”;化瘀通络汤化裁,以活血化瘀,豁痰开窍,痰瘀并治;神仙解语丹化裁,涤痰息风,宣通闭窍,并佐以利咽化痰,开音亮嗓,升举清阳。诸药相合,以收全功。开窍解语药归类如下。
(1)平肝息风,开窍解语:羚羊角、天麻、钩藤、胆南星、地龙。
(2)豁痰息风,开窍解语:竹沥、胆南星、石菖蒲、郁金,僵蚕、全蝎、地龙。
(3)化痰消瘀,开窍解语:竹茹、半夏、茯苓、陈皮、枳实、桔梗、甘草、赤芍、川芎、僵蚕、全蝎、丹参、石菖蒲、郁金。
(4)升清利咽,开窍解语:羌活、蝉蜕、牛蒡子、桔梗、甘草、木蝴蝶、凤凰衣、诃子、僵蚕、荷叶、菊花。
(5)益气升清,开窍解语:黄芪、党参、炙甘草、桔梗、羌活、蝉蜕、荷叶、菊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