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管性痴呆(痴呆)

血管性痴呆(痴呆)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脑血栓一年余,伴记忆力减退,意识不清。仍属痰瘀为患,重在治痰,施以攻补兼施之法。以“三黑荣脑汤”合地黄饮子化裁制水丸,以图长期服用。随访半年余,病情稳定。三药合用,滋阴清热,宁心安神之效显著增强。三诊发作性头晕欲倒虽已缓解,但喉中有形之痰显现,故仍施攻补兼施之法,重在治痰。

董某,男,64岁,农民,2004年3月24日就诊。

患者脑血栓一年余,伴记忆力减退,意识不清。曾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住北京某医院治疗,头颅CT示:颅内多发缺血灶,老年性改变,右侧上颌窦异常密度影,炎症可能性大。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陈旧性脑梗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血管性痴呆。来诊时症见意识昏懵,不识家人,情绪狂躁,时欲外跑,昼夜吵闹,头颈晃动,自言自语,幻听幻视,善饥易哭,二便尚可,舌暗淡,苔厚腻,脉沉弦。中医诊断:痴呆。

[辨证] 肝肾亏虚,瘀血阻脑,痰火扰心。

[治法] 补肾健脑,清热解毒,益气化瘀,祛痰开窍。

[处方] 黑桑椹30g,黑芝麻30g,黑大豆30g,制何首乌20g,菟丝子20g,枸杞子15g,黄芪30g,川芎10g,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石菖蒲15g,首乌藤30g,莲子心3g,苍耳子9g,忍冬藤15g,连翘12g。

二诊:2004年3月31日。

服上方7剂后,情绪稍安,狂躁减轻,精神尚好,有时可与家人交流,仍有自言自语,痰量不多,白天又发作性头晕,甚则欲倒,有时彻夜不眠,睡则易醒,纳食尚可,二便尚调,舌红暗嫩,脉沉弦。

[辨证] 痰瘀闭窍。

[治法] 化痰祛瘀,醒脑开窍,泻火除烦,养心安神。

[处方] 金礞石15g,黄芩9g,沉香3g,栀子9g,淡豆豉12g,石菖蒲12g,郁金12g,生地黄30g,百合15g,知母10g,白术15g,百部12g,首乌藤30g,莲子心3g,茯苓30g。

水煎服,7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三诊:2004年4月7日。

上方连服30余剂后,发作性头晕欲倒已缓解,每天认识家人时间可达5~6小时,说话较前有条理,但仍然喃喃自语,每于餐后40分钟症状加重,两目发直,不识亲人,喉中有痰,舌头打卷,时常昼夜不眠,服西药安眠无效,舌暗红嫩,脉弦缓。仍属痰瘀为患,重在治痰,施以攻补兼施之法。

[处方] 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5g,炙甘草10g,黑桑椹30g,黑芝麻30g,黑大豆30g,制何首乌20g,石菖蒲12g,郁金12g,栀子9g,通草6g,砂仁、豆蔻各3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连翘12g,磁石15g,鲜竹沥水50ml(分冲),生姜5g。

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四诊:2004年6月15日。

上方连服两月后,餐后病情加重症状较前减轻,白天大部分时间能认识家人,可进行日常简单的交谈,但仍有喃喃自语,夜间已可入睡,唯梦话较多,时有哭喊呓语,健忘尤为突出,而以近期记忆障碍显著,出门仍不识路,舌暗红,脉弦缓。

[辨证] 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清窍失用。

[治法] 调补脾肾,祛瘀化痰,开窍醒脑。

[处方] 黑桑椹30g,黑芝麻30g,黑大豆30g,制何首乌20g,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5g,炙甘草10g,砂仁、豆蔻各3g,地龙10g,土鳖虫6g,全蝎10g,石菖蒲12g,郁金12g,磁石15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鲜竹沥水50ml(分冲),生姜5g。

水煎服,30剂。

五诊:2004年7月18日。

上方连服月余后,家属代诉:病情稳定,诸症均有明显减轻,唯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时有自言自语,要求服用丸药。以“三黑荣脑汤”合地黄饮子化裁制水丸,以图长期服用。随访半年余,病情稳定。

【解析】 随着机体的衰老,尤其是患者脑血栓病变后,肾虚髓亏与痰瘀互结是痴呆发生的病理基础,故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实为治疗本病之大法。一诊以三黑荣脑汤为主方化裁,重用“三黑”、制何首乌、菟丝子以增强益精荣脑之功;重用黄芪益气升阳,合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同用,旨在增强益气化瘀之力,亦有化瘀醒脑之意。石菖蒲为涤痰化湿,开窍醒脑之要药;夜交藤即首乌藤,其养心安神之功独优,且能养血通络;莲子心长于清心安神。三药相合,开窍醒脑,安神定志之功相得益彰。忍冬藤即金银花藤,其清热解毒功似金银花,能清络中之热,通络中之滞,具有清热祛风,活血通络之长;连翘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升举清阳,且入心经血分,能散诸经血结,乃“结者散之”之义,有清心解毒,开窍散结之效。二者相须为用,清热解毒,通络散结之力倍增。苍耳子温和疏达,流利关节,宣通络脉,又独能上达巅顶,为升举清阳之要药,寓于诸药之中,载药上行,直达病所,故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诊情绪稍安,狂躁虽然减轻,但仍有自言自语,发作性头晕,甚则欲倒,此为无形之痰上扰清阳所致,故以化痰祛瘀,醒脑开窍,泻火除烦兼施之法。方中礞石“能平肝下气,为治顽痰癖结之神药”;黄芩功专泻火凉血,清上泻下,能泄肺中火邪上逆于膈上,消膈上之痰;沉香为理气降逆之佳品,善能调达气机,速降下气,为诸药之开导,亦“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也。三药合用,降火逐痰之功相得益彰。栀子长于清热除烦,凉血解毒,为气血两清之要药,善泻心肺胸膈之热,清三焦之热而利小便,导热下行;淡豆豉长于透热于外而散胸膈郁热,和胃除烦。二者相合,共奏清泄里热,解郁除烦之效。郁金为行气解郁之要药,善于清心开窍,活血行气;石菖蒲辛温芳香,长于豁痰化湿,开窍醒神。二者相辅相成,共收清心开窍,解郁安神,芳香化湿,豁痰醒脑之功。生地黄为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佳品;百合功专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知母上清肺金,中清胃火,下泻相火,为清热泻火,清金润燥之要药。三药合用,滋阴清热,宁心安神之效显著增强。首乌藤善养心安神;莲子心长于清心安神;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三味相合,安神定志之功益彰。白术气香芳烈,为健脾燥湿之要药;茯苓利中有补,为渗湿健脾之佳品。二者伍用,一燥一渗,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健脾除湿,以治生痰之源,与苦寒之品相佐,则无伤中之弊。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专入肺经,为润肺止咳之圣品,与百合等滋阴润燥之品相合,有防苦寒泻火伤阴之意,故有佐使之用。

三诊发作性头晕欲倒虽已缓解,但喉中有形之痰显现,故仍施攻补兼施之法,重在治痰。方中重用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相合,温化痰饮,健脾利湿,即《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乃治本之法。竹沥素有“痰家圣药”之称,长于清热定惊,涤痰通络;生姜功专温化痰饮,和中止呕。二者寒温相宜,增强涤痰化饮之力。栀子善泻火除烦,导热下行;连翘功能解毒散结,升举清阳;通草长于清降利尿。三药相合,泻火解毒以除烦,升清降浊之功相得益彰。石菖蒲、郁金相须为用,增强豁痰醒脑,安神定志之效。煅龙牡、磁石相合,镇心安神,育阴潜阳之力倍增。“三黑”、何首乌同用,益精荣脑之功显著增强。砂仁、豆蔻相须为伍,既增强醒脾和胃,芳香化浊之力,亦有补中兼疏之义。

四诊诸症明显减轻,但仍属本虚标实为患,故宗调补脾肾,祛瘀化痰,开窍醒脑之法,以上方加减,方中土鳖虫、地龙、全蝎合用,重在祛瘀通络,增强痰瘀并治之效。

五诊病情稳定,故易汤为丸,以图缓治之功。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以“三黑荣脑汤”合地黄饮子补肾荣脑,填精益髓以治本;以痰瘀并治,开窍醒脑以治标。诸药伍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正合治疗本病之大法。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