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某,女,23岁,农民。2003年7月1日就诊。
2002年秋发病,西医诊断为青春期抑郁症,已服西药达1年,收效甚微,遂来中医求诊。患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易着急生气,常感困倦,易出汗,怕冷,大便3~4日一行,舌暗红而干,脉沉弦。
[辨证] 肝郁化火,灼伤心肾。
[治法] 疏肝清热,交通心肾,安神定志。
[处方] 石菖蒲12g,郁金12g,炙远志9g,牡丹皮12g,栀子9g,龙眼肉12g,五味子10g,茯苓15g,生地黄30g,百合15g,知母10g,炙甘草10g,浮小麦30g。
水煎服,7剂。如有小效,可继服多剂。
另服:十香返生丸10丸,每次服1/2丸,每日2次。
二诊:2003年7月29日。
上方连服28剂后,精神见好,不生气,有少量痰,大便2~3日一行,舌暗红,脉沉小弦。
[辨证] 痰浊蒙窍,心神失养。
[治法] 豁痰开窍,养心安神。
[处方] 金礞石15g,炙甘草10g,生地黄30g,百合15g,知母10g,滑石15g,黄芩9g,浮小麦30g,大枣7枚,大黄2g(后下),沉香粉3g(分冲)。
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另服:十香返生丸10丸,每服1/2丸,每日2次。
三诊:2003年8月19日。
上方服21剂后,精神明显好转,心情好,无不适,头脑较前清楚,可出去玩耍,能睡,纳好,二便正常,舌暗红而干,脉沉细。
[辨证] 气阴不足。
[治法] 益气养阴,解郁安神。
[处方] 党参12g,天冬10g,炙甘草10g,石菖蒲12g,郁金12g,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30g,百合15g,滑石15g,栀子9g,砂仁5g。
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四诊:2003年9月16日。
上方连服28剂后,精力更强,心情舒畅,头脑清楚,无不适,想干活,舌暗红瘦,脉沉细小弦。
[辨证] 气阴不足。
[治法] 益气养阴,平肝解郁。
[处方] 黄芪30g,党参15g,天冬10g,炙甘草10g,生地黄30g,白芍20g,石菖蒲12g,郁金12g,川楝子9g,蒺藜15g。
水煎服,28剂。
另服:加味逍遥丸20小袋,每服1/2袋,每日2次。
五诊:2003年10月14日。
服上方28剂后,精力明显增强,头脑思维清楚,心情舒畅,自感一切正常,纳香,睡眠好,二便正常。月经正常,咽稍红,时有黄痰易咳,舌淡红消瘦,脉沉缓。
[辨证] 郁热伤津,余痰尚存。
[治法] 疏肝解郁,滋阴清热,化痰开窍。
[处方] 柴胡12g,当归12g,白芍18g,天竺黄12g,浮海石15g,石菖蒲12g,郁金12g,白矾3g,桔梗12g,麦冬9g,玄参15g,青黛3g,薄荷3g,制何首乌18g。
水煎服,28剂,巩固疗效。
另服:加味逍遥丸20小袋,每服1/2袋,每日2次。医嘱:平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常与朋友沟通。汤剂停服后,加味逍遥丸续服。
【解析】 本例神志病属中医郁证范畴。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患者内向,精神抑郁,易着急生气,郁怒过激治在肝。气郁化火,热盛伤津,津凝成痰,故治以疏肝清热,豁痰开窍为基本大法贯穿始终。“气有余便是火”,火盛伤阴,心肾不交,故一诊先以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为主,辅以疏肝泄热,化痰开窍,佐以安神定志之法。方中重用生地黄、百合、知母三味相合,增强滋阴润燥,清热安神之功;石菖蒲、郁金、远志同用,既增强豁痰开窍,解郁安神之力,又有交通心肾之效;龙眼肉、五味子、茯苓补益心脾,安神定志;栀子、牡丹皮伍用,清热泻火,解郁除烦;另服十香返生丸,意在疏肝泻热,豁痰开窍,安神定志。
二诊精神见好,但仍有少量痰浊,大便不行,故以金礞石、大黄、沉香、黄芩组方,荡涤实热老痰,正是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降火涤痰之旨;辅以炙甘草、浮小麦、大枣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生地黄、百合、知母滋阴润燥,清热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之效,并佐以十香返生丸,疏肝泻热,豁痰开窍,安神定志。邪去则显气阴不足,故三诊之后施以益气养阴固本之法,辅以解郁安神。方以黄芪、党参、炙甘草益气和中;黄柏、知母、天冬滋阴降火,润燥通便;生地黄、百合、知母滋阴清热安神。“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闸门通而阴阳利。”(《本草纲目》)滑石、石菖蒲、郁金相合,增强豁痰开窍之功;滑石、栀子伍用,增强清利三焦,导热下行之力。白芍、蒺藜、川楝子同用,养肝、柔肝、疏肝、平肝之功相得益彰。
五诊病已向愈,故以加味逍遥散为主方化裁,疏肝清热,化痰开窍。药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味配合,用之以补肝体和肝用;玄参、麦冬伍用,滋阴清热,利咽散结功效卓著;青黛、天竺黄、浮海石相合,泻肝清肺,豁痰开窍之力尤强;石菖蒲、郁金、白矾同用,增强豁痰开窍,解郁安神之效。薄荷善清头目,利咽喉,行气解郁,为升举清阳之佳品,“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本草新编》)。佐柴胡则增强疏肝解郁之力;伍桔梗轻清升浮,宣散开提,利咽止痛。制何首乌益精血,补肝肾,益脑髓,寓于诸药之中以培正固本。并以加味逍遥丸调和肝脾,理其善后。
综观全案立法用药,始终抓住疏肝清热,豁痰开窍为基本大法,“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稳抓病机,灵活变通,有的放矢,使肝郁得解,邪热得清,痰浊得化,神志安定而愈。《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此之谓也。
【重点提示】
1.病因病机及治法
疏肝清热,豁痰开窍为基本大法,辅以滋阴清热,安神定志;佐以益气养阴,培正固本,调和肝脾,以善其后。
2.对药组成
3.金礞石用量 金礞石甘咸而平,入肺、肝二经,为治顽痰胶结之要药,质重沉降,又为化痰定惊之佳品,素有“治惊圣药”之称。以其药性峻悍,每于顽重之证方用,且多入丸散,每次1~3g。用作汤剂者甚少,水煎服6~10g为宜,非痰热实证不可轻投。体虚、孕妇忌用。
金礞石、大黄、黄芩、沉香伍用,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九痰门》滚痰丸(又名礞石滚痰丸)。按原方大黄、黄芩用量独重,大泻阳明湿热为君,有正本清源之意;取金礞石慓悍之性,与芒硝同煅其性疏快,能攻陈积之痰而定惊;又以沉香调达气机速降下气,为诸药之开导。故《删补名医方论》曰:“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稍留,滚痰之所由名也。”谢海洲先生治疗癫惊狂属顽痰重证者,习用十香返生丸、礞石滚痰丸涤痰开窍,镇惊安神。本案二诊在上方连服28剂后,并另服十香返生丸,仍然便秘不行的情况下,辨证为痰浊蒙窍,心神失养,故重用金礞石为君,以泻陈积老痰,辅以“二黄”正本清源,其中大黄2g(后下)以缓泻;沉香速降下气而为使。药用四味,与滚痰丸方药俱同,然金礞石用量独重入煎,取其慓悍之性而能泻痰也,并佐以滑石以利窍,与大黄“双管齐下”,故有事半功倍之效。金礞石独重恐有伤正之弊,故辅以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同用,攻邪不伤正矣。虽然如此,仍宗“中病即止”之旨,以免损伤正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