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英国的数学家Hardy G.H和德国医生Weinberg W分别运用数学方法探讨基因在群体中变化的情况,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在一个理想群体中如果是随机交配的,那么在没有选择、没有迁移和没有突变的条件下,一代以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世代代的繁殖中保持不变。这就是Hardy-Weinberg定律,又称遗传平衡定律(low of genetic equilibrium)。如果一个群体达到这种状态,就达到了遗传平衡。所谓理想群体,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群体很大;②随机婚配;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⑤没有个体的大量迁移。如果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就不能保持遗传平衡。
小资料 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法则
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法则是群体遗传中最重要的原理,它解释了繁殖如何影响群体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这个法则是用Hardy(英国数学家)和Weinberg(德国医生)两位学者的姓来命名的,他们于同一年(1908年)各自发现了这一法则。他们提出在一个不发生突变、迁移和选择的无限大的相互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逐代保持不变。
哈迪-温伯格定律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假设,在一个无穷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进化的压力(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第二部分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第三部分是随机交配一代以后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简而言之:在没有进化影响下当基因一代一代传递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
假定在某一理想群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它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和q,那么这个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AA、Aa、aa)的频率与基因频率p、q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群体在有性生殖时,分别产生含有A基因和a基因的精子和卵子,精、卵中基因频率仍是p和q,在随机婚配的条件下,其子代的基因型都是由孟德尔式分离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而形成的,其类型和频率如表8-1所示。
表8-1 理想群体中子代基因型频率与亲代基因频率的关系
由表8-1可见,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p2,Aa基因型频率为2pq,aa基因型频率为q2。因为p+q=1,所以p2+2pq+q2=(p+q)2=1。这说明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有对应关系。如果一个群体中AA的频率为p2,Aa的频率为2pq,aa的频率为q2,那么这个群体就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否则,就是遗传不平衡的群体。对于遗传不平衡的群体,只要通过一个世代的随机婚配,就能达到遗传平衡的状态。
例如:某群体共有1 000个个体,其中AA基因型有500个(基因型频率为0.5),aa基因型有300个(基因型频率为0.3),Aa基因型有200个(基因型频率为0.2),这个群体是否达到遗传平衡了呢?
我们分别用p和q来表示在群体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则:
p=0.5+1/2×0.2=0.6q=0.3+1/2×0.2=0.4
由于AA=0.5而不等于p2=0.62=0.36
Aa=0.2而不等于2pq=2×0.6×0.4=0.48
aa=0.3而不等于q2=0.42=0.16
所以这个群体是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但如果让他们随机婚配,由于精子和卵子中含A和a的基因频率仍为0.6和0.4,它们充分自由地随机结合,其子一代中基因型频率将会改变为:
AA∶Aa∶aa=0.36∶0.48∶0.16=p2∶2pq∶q2
如表8-2所示。
表8-2 随机婚配后子一代个体的各种基因型频率
下面计算子一代的基因频率:
p1=AA+1/2Aa=0.36+1/2×0.48=0.6
q1=aa+1/2Aa=0.16+1/2×0.48=0.4
可见,子一代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满足了(p+q)2=p2+2pq+q2=1,说明这个群体已经达到了遗传平衡。以后随机婚配所生的各代中,都将保持这个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再发生变化。
大量调查表明,人类群体中大多数遗传性状都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由某些表现型的频率推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举例如下。
1.不完全显性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如,PTC尝味能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T和t控制的共显性遗传。其表现为对苯硫脲的尝味能力不同,分为敏感型(TT)、不敏感型(Tt)和味盲(tt)3种表现型。在某次抽样调查的1 000人中,3种表型的人数分别为490、420和90人,求T和t的基因频率。
(1)先计算各基因型的频率:TT=490/1 000=0.49
Tt=420/1 000=0.42tt=90/1 000=0.09
(2)求T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和q来表示):
p=TT+1/2Tt=0.49+1/2×0.42=0.70
q=tt+1/2Tt=0.09+1/2×0.42=0.30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如,一个群体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20 000,求白化病基因a的频率和携带者Aa的频率。
由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隐性基因纯合体aa才会患病,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就等于群体的发病率。
aa=q2=1/20 000
p=1-q=1-0.007=0.993
Aa=2pq=2×0.007×0.993=0.014≈1/70
从上可知,白化病致病基因a的频率为0.007。虽然患者只占群体的1/20 000,但是携带者却占群体的1/70,比患者高得多。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如,并指的发病率为1/2 000,求并指基因A的频率。
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畸形,多为杂合子(Aa)发病,显性纯合体AA极少。按遗传平衡定律,杂合子Aa的频率为2pq,等于并指的发病率H,即H=2pq。由于致病基因A的频率p极小,故q=1-p≈1,所以H=2p,p=H/2,这里H=1/2 000
p=1/2×1/2 000=1/4 000=0.00025
就是说并指基因A的频率为0.00025。
4.X连锁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如,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求男女有关基因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红绿色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有XBXB、XBXb、XbXb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p2、2pq、q2。而男性是半合子,只有XBY和XbY 2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p和q。因此,男性色盲的发病率就等于XbY的基因型频率,也就是等于b的基因频率,故q=0.07;而男性正常色觉XBY的频率为p=1-q=1-0.07=0.93。女性正常色觉XBXB的频率为p2=0.932=0.8649;女性色盲XbXb的频率为q2=0.072=0.0049,这与实际观察值0.5%是接近的;女性携带者XBXb的频率2pq=2×0.07×0.93=0.13,约为致病基因频率(0.07)的2倍。所以,致病基因多以携带者方式存在于群体中,这是值得注意的。
5.复等位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如,在20 000人的群体中调查血型,A型血者有9 000人,B型血者有3 000人,O型血者有7 000人,AB型血者有1 000人,求这个群体中I A、I B、i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我们知道ABO血型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决定的。设它们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q、r,则p+q+r=1。
(p+q+r)2=p2+q2+r2+2pq+2pr+2qr=1
在遗传平衡的群体中,p2、q2、r2分别是I AI A、I BI B和ii的基因型频率,2pq、2pr、2qr分别是I AI B、I Ai、I Bi的频率。设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4种表型的频率分别为,
、
它们的值为:
=9 000/20 000=0.45
=3 000/20 000=0.15
=7 000/20 000=0.35
即 (1-q)2=0.8解这个方程得:q=0.11
p=1-q-r=1-0.11-0.59=0.30
即I A、I B、i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0.11和0.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