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元气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如用于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等,它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详细内容将在下一节“中西医学之比较”中介绍。
(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方法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思辨性,以其阴阳两分法进行说理,阐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分析致病因素及抗病能力、划分中药属性等。人的生命机体物质性、运动性、联系性都能用阴阳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来说明。
五行学说是以构成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为基础,运用其彼此间生克制化规律及援物比类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与阴阳学说具有同一性及同等的重要性。
(三)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均依赖于脏腑,各种病理改变亦与脏腑息息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多属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改变的结果。而经络学说是以经络的分布、循行路径为依据,判断病变属于何经、何脏、何腑。二者结合才能够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制,因此可以说,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
(四)其他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支撑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元气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核心的完整体系。除此以外,其他组成部分,如中药学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方剂学中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临床各科诊疗理论,气功导引与养生保健理论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如果说“基石”“方法”“核心”是整个理论体系框架主体结构的话,其他部分则是这个框架结构中的多个支撑力点,起到联结作用,从而形成筋骨网络。这就使中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基础与临床有机地融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