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天之精气,先身而生,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气,包括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自然界中的清气,用以补充先天之精气,作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所以,精气不仅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根本动力。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的亏乏,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即“正虚”。即在治疗过程中,把扶正固本、顾护精气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说明人体的基本构成

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构成同样是禀受了精气,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以及精血津液等人体的基本物质都是由精气构成的。人们可以通过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来感知生命物质——精气的存在。精气,就其来源而言,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气,先身而生,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气,包括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自然界中的清气,用以补充先天之精气,作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就其生成、分布和功能而论,又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及脏腑经络之气等。精气既是物质的元素,又是功能的体现,所以由精气构成的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和精血津液等物质就具有物质的和功能的双重概念。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把人体当作一个运动着的过程来认识和把握。人体的生理功能是通过气的运动变化来实现的。因此,精气不单是物质和结构的概念,同时也含有功能和作用的意义,是物质与运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所以,精气不仅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根本动力。精气充足,则功能旺盛,人体健康;反之,精气不足,则功能衰减,人体羸弱。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其生、长、壮、老、已以及繁殖过程,主要取决于精气的盛衰,尤其是肾中精气。各脏腑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脏腑的气机运动来完成。总之,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都是气化运动的反映。

人体的生理活动以气化学说为核心,人的生命即是由气化活动构成的恒动过程。而气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升降出入。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是气化功能正常的表现;人体的病理变化则主要是气化失常、气机失调的结果,所以气化失常是人体功能障碍、疾病产生的根本缘由。临床上许多疾病都是由于直接或间接地气化失常、气机失调所致。气机调畅与否主要是从升降出入几个方面来考察。升降出入四种气机运动,决定着气化运动的整体性功能,关系到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全身各个方面。就脏腑而言,肺的宣发与肃降,肝的疏泄与升发,脾的升清,胃的降浊,心火之下济,肾水之上承,都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表现。升降失常,则影响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的正常功能。肺失宣降则胸闷喘咳;胃失和降则呕恶嗳腐;肝失疏泄则气血上冲眩晕昏仆;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则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而心烦失眠。

气机的失调,往往先出现气虚、气郁、气陷、气滞、气逆等气机本身的病变,继而则波及形质,影响津血,可造成痰凝、血瘀,以致影响到脏腑的功能。但不论何病,总由气机失调为先导。

总之,中医学对生理、病理的认识都是以精气学说为理论根据。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疾病根之于内,病状形诸外。诊断即是通过证候的外在表现,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发展变化趋向,探求疾病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运用了精气学说的理论。如临床见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等均为气虚,若兼有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多属心气虚;若兼有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吸,多属肺气虚;若兼有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多属脾气虚;若兼呼多吸少、腰酸、小便清长,多属肾气虚等。

精气学说把精气不足和气机失调看作是疾病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培护精气和调理气机就成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的亏乏,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即“正虚”。治疗就必须根据正虚的程度和性质,予以补益精气,亦即“扶正”。精气对于人至关重要,故《素问·疏五过论》曰:“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即在治疗过程中,把扶正固本、顾护精气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体治法如补中益气、益气固表、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等,都是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的。

调理气机是治疗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所谓调理,是在气化理论的指导下,调其失序,理其不顺,恢复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在具体治法的运用上主要是以通为顺,因势利导。气机的失调无不因“不通”所致,故调理气机即在于变“不通”为“通”,变“不顺”为“顺”。《至真要大论》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在这个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治法很多,如疏肝理气、升阳举陷、和胃降逆等。

因势利导则是顺其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趋向,就近祛邪,给邪以出路的治疗方法。如《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的“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都是在调理气机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应用。

中医治疗的另一特点是不直接对病因和病灶进行特异性治疗,而是利用药物、能量、信息的输入,作用于机体的气化功能,推动机体气化功能旺盛而达到愈病的目的。清代王三尊说:“夫药者,所以治病也,其所以使药之治病者,元气也”。这种治疗,即是把“气化功能”作为“中介”,用药物、针灸、气功等治疗手段触发“中介”作出反应来取得愈病目的。实际也是根据气化理论而采取的一种启发人体自愈能力的治疗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