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号管呈阳性结果,表明被检血清中含有该标准O型细胞抗原特异性的IgG类不完全抗体。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甲基多巴诱发的自身免疫型直接、间接试验均阳性;青霉素诱发型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1.应用直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免疫试验检测病人红细胞时,一定要用适量EDTA的试管采集血液标本,该标本不能放入4~10℃冰箱保存,以避免红细胞在病人体外致敏所致假阳性反应。减少了实验室人员误操作。

【标本采集】 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放入含兔脑粉或其他促凝剂的试管中,10min后离心,取上清(血清);或者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4℃放置12h,或37℃放置2h后离心,2 000r/min、10min,取上清(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操作方法】

1.将微柱凝胶试剂卡的微管做好标记,将0.5%标准O型红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悬液加入1~6号管中,每管50μl。

2.阴性对照血清,取自健康成年男性AB型血清。

3.将各待检血清50μl加入1~5号管中,阴性对照血清50μl加入6号管。加样后的试剂卡,置37℃孵育器中孵育15min。

4.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900r/min、2min,1 500r/min、3min,取出肉眼观察结果。

【结果判读】

1.6号管应呈阴性结果,若呈阳性结果,重新离心一遍,如仍为阳性结果,应重复该实验或考虑凝胶分离柱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6号管阴性结果成立时

(1)1~5号管呈阴性结果,表明被检血清中不含有该标准O型细胞(或其他待检红细胞标本)抗原特异性的IgG类不完全抗体。

(2)1~5号管呈阳性结果,表明被检血清中含有该标准O型细胞(或其他待检红细胞标本)抗原特异性的IgG类不完全抗体。

【参考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直接试验呈强阳性,间接反应多为阴性,但也可阳性。

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甲基多巴诱发的自身免疫型直接、间接试验均阳性;青霉素诱发型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

3.冷凝集素综合征 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阴性。

4.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 直、间接反应均强阳性。

5.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ABO或Rh血型不合输血,供者的红细胞被受者的血型抗体致敏,在供者被致敏的红细胞完全破坏以前,直接反应阳性;Rh阴性者如过去不曾接受过Rh阳性者的血或曾妊娠胎儿为Rh阳性者,间接反应阳性;如无上述接触,第一次输血后(Rh阳性的血),数天之内间接反应也会变为阳性。

6.某些高球蛋白血症患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恶性肿瘤和淋巴瘤呈阳性反应。

【局限性】

1.应用直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免疫试验检测病人红细胞时,一定要用适量EDTA的试管采集血液标本,该标本不能放入4~10℃冰箱保存,以避免红细胞在病人体外致敏所致假阳性反应。

2.红细胞标本一定不能被细菌污染,否则出现假阳性反应。尽可能应用当日采集的新鲜血做本试验。如不得不用过夜血或陈旧血,则必须首先用该标本做阴性对照试验,以确定该标本是否可以做本试验。

3.血清标本必须充分去纤维蛋白,否则标本中纤维蛋白在微柱凝胶中析出,阻碍阴性红细胞沉淀,呈假阳性反应。

4.如在微柱凝胶管中出现溶血现象,强烈提示为红细胞抗原抗体阳性反应,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溶血,故对此标本一定认真分析,并向上级主管技术人员报告并讨论其原因。

5.病人血清中自身凝集素和不正常蛋白质与未经洗涤红细胞可能发生假阳性反应。

6.人血清存在其他特异性的抗体。偶尔存在的低频率(小于1%)抗体可以引起假阳性反应。

【方法学优点】

1.操作简单,不需洗涤红细胞,对阴性结果不需确证试验。多份标本一次离心出结果;一份标本多项指标一次离心出结果。减少了实验室人员误操作。结果易于判定,凝集在上层为阳性,沉积在下层为阴性,一目了然。

2.结果稳定且易保存。

3.灵敏度高,能检测到十分微弱的抗原抗体反应和不完全抗体的存在。

4.客观性好,避免了个体与实验室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影响。

5.重复性好,操作步骤标准化,减少了人员的随意性操作。

6.样本用量少,有利于新生儿及少血样本的检测。

7.密闭系统,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感染。

(张 茹 冯京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