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物(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即宿主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其特征为,寄生在宿主体内或附着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其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过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则称寄生虫。
寄生虫包括原虫、蠕虫与节肢动物三大类。蠕虫又包括线虫、吸虫和绦虫。
寄生虫病(parasitic disease)可以在人群、动物群或人与动物间传播流行。传染源是指感染寄生虫的病人和带虫者,以及能感染人体寄生虫的动物。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就是传播途径。人体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传播;接触感染;自身感染;吸入感染;经胎盘感染等。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感染寄生虫,称为易感人群。人体感染寄生虫后,通常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属于带虫免疫,当寄生虫从人体消失以后,免疫力即逐渐下降、消退。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寄生虫可以夺取宿主的营养,对宿主造成机械性损伤,其毒性和抗原物质还可以对宿主造成伤害,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寄生虫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该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在占世界总人口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估计约有21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1亿临床病例,有100万~200万的死亡人数;全世界有5亿人感染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血吸虫病人,5亿~6亿人受感染的威胁;蚊虫传播的淋巴丝虫病,有2.5亿人受感染;白蛉传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新感染的患者大约有40万人。我国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鞭毛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等逐渐增多,应引起临床注意。
对于寄生虫病的预防主要是消灭蚊子等传播疾病的昆虫,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习惯,彻底煮熟肉类、海产食物等。
寄生虫病的诊断依据是寄生虫的实验室检查。根据寄生虫生活史的特点,从病人的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的虫卵或虫体,便可确诊。但是,病原学诊断方法检出率较低,在感染早期,轻度感染、单性感染(仅有雌虫感染)、隐性感染或对于在组织中或器官内寄生而不易取得材料的寄生虫,如异位寄生,其检出效果不理想,须应用免疫学诊断方法。间接法检查寄生虫病患者样本中的抗体,抗体阳性可以提示存在特定感染的可能。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可导致各型免疫球蛋白的增高。通常先查总免疫球蛋白,在特定条件下检测IgM、IgA和IgE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免疫分析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寄生虫感染的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快速、便于携带,由于试验不受检测环境的影响,缩短了检测时间,为临床早期、快速诊断和治疗争取了有效的时间。如用金标法检测刚地弓形虫抗体、免疫层析法检测恶性疟原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