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健康人血糖浓度能够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维持相对的恒定,主要是依赖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之间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在胃肠中消化,以单糖的形式被小肠吸收,经门静脉入肝,约60%被合成肝糖原储存于肝,其余进入体循环进一步代谢;未进食时,血糖降低,肝糖原可以经过酶的作用被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空腹时体内的一些非糖物质如氨基酸、甘油等也可经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在生理状况下的恒定范围。
血糖的去路:主要是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利用的途径:糖的有氧氧化或无氧酵解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尤其是前者更重要,是消耗血糖的主要去路;餐后葡萄糖在肝和肌肉细胞内转化成糖原贮存;转化为甘油、脂肪酸以合成脂肪;转化为氨基酸以合成蛋白质;转化为其他糖类或衍生物等;血糖还有一条去路,是在生理情况下,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不会从尿中丢失,故尿中葡萄糖极微量,尿糖检查为阴性。只有在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8.82~9.92mmol/L或160~180mg/dl)时方由尿中排出。
在糖代谢调节中,调节与维持葡萄糖内环境稳定的因素很复杂,除肝在血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外,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以及一些非激素原因都在糖代谢中起着调节作用。
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血管和淋巴管,所以空腹时血浆、组织间液中葡萄糖的分布是相同的,各组织间液中糖的浓度随血液葡萄糖的波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约为血糖的60%。
空腹血糖检测(FPG)是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首选指标。血糖检测传统的方法是在实验室内进行,最早采用的是酮还原法;然后又有其他方法,如邻甲苯胺法、碱性高铁氢化物法。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方法,即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法、己糖激酶(bexokinase)法和氧电极法等。以上方法均需采集静脉血,需护士采集标本后送到实验室内进行检测,由于中间环节较多,往往都用于大批量检测,不能及时出结果。而血糖的POCT检测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目前市场上血糖仪品种很多,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计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它的优点是价格比较便宜,缺点是光电血糖仪类似CD机,探测头暴露在空气里,很容易受到污染,影响测试结果,误差比较大。一般在短期内是比较准确的,使用一段时间后须到维修站做一次校准。光反射技术测试血糖仪电极口内藏,可以避免污染,准确度比较高。
【检测原理】
1.电化学法测试 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计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
2.光反射技术测试 通过血糖试纸上的氧化酶或己糖激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并显示颜色,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成葡萄糖浓度。
【适应证】
适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葡萄糖浓度异常患者在医院、门诊、基层诊所、家庭等不同环境场合检测。
1.高糖血症 各型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内分泌疾病、肝源性高血糖、脱水等。
2.低糖血症 肝糖原储存耗竭、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急性乙醇中毒、反应性低血糖等。
【标本采集】 空腹血糖应在禁食12h后采指尖全血,或根据试验要求在不同时间采指尖全血。
【操作方法】 见图9-1,以强生血糖仪为例,其他操作类同。
1.取出采血笔,将笔盖取下,插入采血针,必要时可调整扎针深度设置。
2.卡紧采血笔,向后拉弹推控制器,直至听到“咔嗒”声,如没听到“咔嗒”声,则采血笔可能已经在插入采血针时卡紧了。此时,可以开始使用采血笔。
图9-1 强生POCT血糖检测仪
3.用75%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将采血针紧靠在手指一侧,按下松开按钮,而后轻轻按摩指尖,轻轻挤压获得圆形血滴,血量至少1μl,切记不要用力挤压扎针部位。
4.按要求将试纸插入测量口,此时血糖仪开启,显示代码,然后显示血滴符号和度量单位。
5.当显示屏出现血滴符号时,将血滴轻触试纸顶部区域并滴入狭小通道内。直到血糖仪开始倒计时之前填满确认窗口。并显示血糖结果,取出试纸,血糖仪关闭。血糖测试结果可自动存储到血糖仪存储器中。
6.除去采血笔盖,弹出采血针头,将盖装回原位。
【结果判读】 从仪器显示屏记录检测结果。
【参考范围】 毛细血管全血空腹血糖:3.3~5.6mmol/L;静脉血浆空腹血糖:3.61~6.11mmol/L。
【临床意义】
1.血糖升高 空腹血糖>5.6mmol/L时为空腹血液葡萄糖升高。
(1)生理性高血糖:高糖饮食后1~2h;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应激状态,包括全身麻醉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均可引起血液葡萄糖短期升高。
(2)病理性高血糖:①各型糖尿病是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判断和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主要依据;②颅内压升高、颅脑外伤或出血、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缺氧窒息等;③高热、呕吐、腹泻等引起脱水,故血浆呈高渗状态;④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及胰高血糖素瘤等;⑤肝源性血糖升高,如严重肝病及肝硬化病人,可因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功能障碍或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升高所致;⑥胰腺疾病,如坏死性胰腺炎、胰大部分切除、原发性胰腺炎等。
2.血糖降低 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称为低糖血症。除饥饿、长期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可致生理性血液葡萄糖降低外,病理原因常见于以下情况。
(1)空腹血糖降低:①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过剩,如β细胞瘤;产生类胰岛素物质的肿瘤、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或下丘脑功能低下所致对抗胰岛素激素的缺乏。②严重肝细胞受损所致肝糖原储存耗竭,如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炎、肝癌、有机磷中毒、肝淤血等均可出现自发性低血糖。③营养物质缺乏:尿毒症、严重营养不良。④酒精性低血糖症:一种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由于饮酒后刺激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另一种为空腹大量饮酒后,肝糖原耗竭后出现空腹低血糖。⑤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如肝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缺乏所致1型糖原累积病,糖原裂解酶缺乏所致3型和8型糖原累积病等。⑥妊娠低血糖症:妊娠时胎儿对葡萄糖摄取增加,可发生空腹低血糖。
(2)餐后低血糖或反应性低血糖:①功能性饮食性低血糖;②滋养性低糖血症: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餐后高血糖致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进而使血糖迅速下降,导致低血糖;③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出现晚期低血糖;④果糖代谢异常: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及1,6-二磷酸果糖酶缺乏症,均可发生低血糖;⑤半乳糖代谢异常:如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症,亦可伴有低血糖;⑥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如胰岛素注射过量等。
【评价及注意点】
1.用血糖仪检测血糖需用全血检测,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含量与静脉血近似,但在进食后则明显高于静脉血。血浆和红细胞中所含葡萄糖量不同,是由于葡萄糖溶于自由水,而红细胞中所含的自由水较少,而且受血细胞比容影响,故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低8%~15%。一般情况下,快速血糖仪检测多用于治疗监测,而不能用于诊断。
2.一定要按照血糖仪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错误的操作程序是引起测试偏差的主要原因。在测试前一定要检查试条的校正码是否和仪器的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肯定会造成检测误差。
3.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时需注意还原性物质的影响,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可干扰测定,使结果偏低。
4.全血测定即可采集指尖血,也可采集手臂上的静脉血。但在某些情况下,静脉血与指尖血的测定结果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在血糖快速发生变化时,因此,在手臂采血前,应咨询医护人员。
5.手指消毒后残留的酒精,一定要等干燥后,再进行采血,残余的酒精会对试纸氧化酶进行干扰,从而影响测定值。采完血后最好将血糖仪平放在桌子上,不要来回晃动。采血时注意试条反应区一定要滴满或吸满,严禁不足或者溢出。
6.试纸条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等干扰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应注意将试纸条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其最适温度大致为1~40℃,每次取出试纸条时注意不要触碰试纸条的测试区,注意其有效期,长效期的试纸条较稳定。
7.应注意仪器的清洁和保养,在测定区内切勿有血渍、灰尘等污染物。在清洁仪器时,应用软布蘸清水轻轻擦拭,不要用清洁剂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以免损伤血糖仪的光学部分。
8.贫血患者使用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会偏高,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或高原地区患者检测血糖结果则会偏低。患者心理过度紧张会使血糖升高,遇有与临床不符结果应认真查找原因,排除影响因素,必要时重复测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