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属于中性脂肪,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可以分别连接3个、2个和1个分子的脂肪酸,所以分别被称为TG、二酰甘油和单酰甘油。人体储存了大量的甘油酯,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需要时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被机体利用,其首要功能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血浆中90%~95%的甘油酯是TG,和胆固醇一样,由于TG的低溶解度,它们以和载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TG的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途径。饮食中脂肪消化吸收后,TG以形成的CM形式循环于血液中,CM中80%以上为TG。由于CM分子较大,能使光线散射,而使血浆呈现浑浊状态,形成乳糜血。血液中CM的半寿期为10~15min,正常人进食后12h血液中几乎没有CM,TG恢复至原有水平。体内合成及动员的TG主要以VLDL形式入血,各种原因导致的VLDL代谢障碍,可使TG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高TG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检测原理】 采用干化学磷酸甘油氧化酶法(GPO-PAP法)。测试卡片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可将血浆与血细胞分开。脂肪酶将滤出液或血浆中的三酰甘油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甘油在甘油激酶催化的反应中被转化为三磷酸甘油,三磷酸甘油被磷酸甘油氧化酶氧化为磷酸二羟基丙酮和过氧化氢,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最后与4-氨基安替比林-酚溶液反应生成红色醌亚胺,在500nm比色,求得TG的含量。
【适应证】
1.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早期判断。
2.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脂血症的诊断和分型。
3.降脂药物治疗的监测。
【标本采集】 肝素抗凝指尖全血或静脉全血、血清和血浆。
【操作方法】
1.取待检标本(肝素抗凝指尖全血或静脉全血、血清和血浆)35~100μl(按不同厂家的测试要求),加入到检测卡中。
2.将测试卡进入检测仪器,输入检测项目,进行测定。
3.5~15min在仪器显示屏读取结果或输出打印结果。也可将检测结果直接上传医院信息系统或实验室信息系统。
【参考范围】
合适范围:≤1.7mmol/L(150mg/dl)。
升高:>1.7mmol/L(150mg/dl)。
【临床意义】
1.TG升高 目前认为TG也是CHD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当其升高时应该给予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TG升高可见于Ⅰ型、Ⅳ型、Ⅴ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胰腺炎、肥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吸烟、饮酒等可引起继发性高TG血症。
2.TG降低 原发性的低TG血症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和低β-脂蛋白血症;继发性的低TG血症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肝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晚期及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肝素、维生素C等。
【局限性】
1.TC检测方法。目前各厂家POCT产品检测TC基本采用干化学酶法,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血中一些物质的干扰,如血红蛋白>2g/L以及内源性游离甘油的干扰可使TG增高;抗坏血酸>30mg/L和胆红素>342μmol/L(20mg/dl)以及维生素C可干扰过氧化物酶催化的显色反应,使结果偏低。
2.非抗凝的指尖毛细血管血样在采集后5min内必须被注入测试盒,否则血样会凝结成块而使结果不准。另外,过度挤压指尖的扎刺部位,会因组织液的渗出使样品发生溶血或稀释,而导致测试结果的错误。
3.标本不同检测通道不同。部分厂家检测仪对不同的标本需采用不同的检测模式,实际应用中,采用不同的全血、血清或血浆标本进行检测时,应注意转换检测模式。
4.CM中含大量的TG,故检测时一定要空腹12h以上,否则可影响测定结果。
5.TC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还存在不同意见。
【方法学优点】
1.操作简单。就指尖或静脉全血标本检测而言,不需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检测过程包括加样、运行检测、读取数据三个步骤,非专业检验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进行操作。
2.报告快捷。5~15min内可出结果。
3.通常分析仪附有一个光学检测盒,可用来检测分析仪的光路系统,每批次或每天在测试病人样品之前检测,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4.一般仪器自带质控品,也可采用其他厂家质控品,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