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统计,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在人口死亡中占40%,高于欧美国家,属心血管病高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十分迅速,除传统的心电图外,还有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造影、CT、MRI等。虽然这些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有的价格较高,并不适合患者的病情动态监测,而实验室检测对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传统的实验室检测多为心肌酶谱系列。因此限制了酶学检查对AMI的诊断。

心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如果发生病理改变将对生命活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脏组织结构缺陷病等,其中以冠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且对当今公众健康危害最大。心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成年人最大的潜在杀手,仅在美国就有超过7 000万人患有心脏病,每年有大约600万人因为胸痛而进急诊室,每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人数超过了50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统计,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在人口死亡中占40%,高于欧美国家,属心血管病高发国。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进展十分迅速,除传统的心电图外,还有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造影、CT、MRI等。虽然这些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有的价格较高,并不适合患者的病情动态监测,而实验室检测对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

传统的实验室检测多为心肌酶谱系列。近年来研究发现酶学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①在血液中酶活性升高出现较晚。AMI患者的酶活性升高要经过一定时间,心肌酶谱中出现较早的为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一般也在发病后3~6h才升高,也就是说6h以内血清酶活性不高并不能排除AMI的发生。因此限制了酶学检查对AMI的诊断。②持续时间短。以CK为例,一般在AMI发病3d后即可恢复正常,此时必须借助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其同工酶来诊断亚急性AMI。③特异性较差。用于反映心肌损伤的多种酶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内普遍存在。当其他器官损伤时,上述酶都可能升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化学家逐渐将诊断AMI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心肌蛋白标志物上。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由于Mb分子量比较小,容易从受损的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能够早期诊断AMI;又由于Mb在血中清除比较迅速,因此有助于观察有无再梗死及梗死再扩展。cTn是唯一存在心肌中的收缩蛋白,对心肌坏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以后的趋势是心肌酶谱的检测将会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而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快速及时的通过对血清中心肌细胞所释放出来的特异性标志物和酶类进行检测,能够准确指导、监测治疗并对预后进行判断,减少心脏疾病患病后的死亡率。只有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才能最大限度防止致残、致死后果,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POCT的出现一方面以快速正确的诊断让真正需要治疗的病人及时得到治疗,缩短病人总的就医时间,另一方面更可以缩减社会总的医疗成本,让那些无须进一步治疗的病人减少支出,进而释放社会不必要的医疗占用,使医院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心脏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床边检测(POCT)用于检测心脏标志物,CK-MB、Mb、cTnI,定性和定量结果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可比性,并且能够检测出心肌微损伤,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风险程度。对怀疑为AMI而ECG又无法解释或具有不典型症状者,POCT发挥重要的作用。POCT能够帮助医生及早估计病情,并根据病情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人的预后效果。除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POCT还能降低医疗花费,因为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及时把胸痛病人有选择地送入相关科室进行处理。以往对于急诊就治的胸痛患者,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ECG以及CK-MB的结果做出诊断和处理。ECG对于诊断心肌损伤是不敏感的,有多于一半的急性冠脉局部缺血患者并无诊断意义的ECG表现。所以医生只能把可疑的患者送入监护室进行观察,结果只有低于30%发展为AMI。相反有2%~8%的胸痛被急诊科排除诊断的病人却发展为冠脉局部缺血或AMI,从而耽误了临床治疗。而POCT能够实时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在疾病早期迅速作出临床诊断,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以提高疾病分类诊断的效果、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