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包括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腔积液、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ANA分为几大类,如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因此ANA在广义上讲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IgD及IgE中。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95%~100%)、类风湿关节炎(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征(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核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估计中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常将抗核抗体的检测作为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初筛试验。
【检测原理】 采用酶免疫斑点技术来检测抗体。抗原以分散的点状被固定在固相膜上。将测定标本加入到反应管内,插入测试条,使标本的抗体同固定的测试条固相膜上的测定抗原反应。然后去除非特异的结合物质,再加入结合有碱性磷酸酶的抗人抗体同已固定的人抗体反应,最后将测试条移入酶底物试剂同碱性磷酸酶发生显色反应,产生容易观察、明显的斑点。
【适应证】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全动脉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标本类型】 血清或肝素抗凝的全血。
【试验操作】
1.预备
(1)设置好恒温仪温度。
(2)放入反应管。
(3)在第一个反应管中加入2ml稀释液(1#);在第二个反应管中加入2ml增强液(2#);在第三个反应管中加入2ml结合液(3#);在第四个反应管中加入2ml发展液(4#)。
(4)预热10min。
2.试验步骤
(1)反应管中加入血清10μl。
(2)测试条在清洗杯中预湿30~60s。
(3)将测试条插入反应管1#,混合,放置5min。
(4)取出测试条,放入清洗杯,来回运动5~10s。
(5)将测试条插入反应管2#,混合,放置5min。
(6)取出测试条,放入清洗杯,来回运动5~10s。
(7)将测试条插入反应管3#,混合,放置15min。
(8)取出测试条,放入清洗杯,来回运动5~10s后放置5min。
(9)将测试条插入反应管4#,混合,放置5min。
(10)取出测试条,清洗杯中清洗,显色并干燥,判断。
【结果判读】
1.阳性 在膜孔中心可见一个清晰而且界限清楚的斑点,膜孔外的周边色必须是白色或灰白色的。
2.阴性 看不见显色斑点或斑点很浅不易看见。
【参考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 健康人群中生理性ANA通常滴度很低,多为IgM型。其作用是净化体内衰老及死亡的细胞。
2.SLE 99%的活动性SLE病例的ANA可呈阳性。
【局限性】
1.阴性检测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检测标准来排除自身免疫病,没有一个筛选试验能够包含所有可能的核抗原,自身免疫病要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来诊断。
2.除阳性质控孔外任何孔为阳性都表示存在抗核抗体。在某些病例中,可见总ANA滴度低于特异性抗体。某些标本只出现总ANA阳性。少数情况下,仍有一个或多个特异性抗原为阳性,而总ANA为阴性。
(何美琳 王新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