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发生的机制是由于异位起搏点在房室交界区位置不正常,即位于房室交界区周围部分,在下传时常是沿着一条特殊的径路抵达心室,使一侧心室较另一侧心室提早发生激动,由于两侧心室激动的程序不同,致使QRS波群的形态发生改变。
当异位激动,如房性早搏、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室交界性早搏、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反复心搏等发生于心动周期的早期,在下行传导中遇到部分室内传导系统的生理不应期,便以较慢的速度传导,或者从已脱离不应期的其他部分传导系统传至心室,引起心室除极和复极顺序的改变,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室内差异性传导。分为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和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发生的条件有二,即:①双侧束支的生理性不应期长短不同;②室上性激动过早地传入心室。
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发生的机制是由于异位起搏点在房室交界区位置不正常,即位于房室交界区周围部分,在下传时常是沿着一条特殊的径路抵达心室,使一侧心室较另一侧心室提早发生激动,由于两侧心室激动的程序不同,致使QRS波群的形态发生改变。
(一)心电图的表现
1.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1)QRS波群宽大畸形。
(2)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形态多变。
(3)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可呈单个,或多个出现。
(4)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多是提前出现。
2.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1)表现为“期后”一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2)QRS仅有轻度畸形,时间多在正常范围。
(二)影响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因素有
1.与距前一个心搏的距离(R-R间期)有关。
2.与早搏前心搏的R-R间期的长短有关。
3.与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