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内血肿压迫到脑子怎么处理

颅内血肿压迫到脑子怎么处理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硬脑膜外血肿是指血肿位于硬脑膜外腔与颅骨之间,出血来源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成人硬膜外血肿90%合并颅骨骨折。硬脑膜外血肿多发生于颞部或额部,其次为顶枕、颅后窝等。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的大小、血肿部位及病人年龄差异而有不同。受伤时由于头部受到冲击而出现意识障碍,意识恢复后由于硬脑膜外血肿扩大、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再次出现昏迷,并可能出现脑疝症状。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硬脑膜外血肿是指血肿位于硬脑膜外腔与颅骨之间,出血来源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损伤方式多为加速性损伤,常见于钝器打击、车祸等直接暴力。一种情况是,当颅骨受到外力冲击发生颅骨骨折,骨折端造成硬脑膜血管撕裂出血,其出血来源多为脑膜中动脉,少数为板障静脉或静脉窦。另一种情况是颅骨在外力冲击下瞬间变形,造成硬脑膜与颅骨内板剥离,使硬脑膜表面血管撕裂出血。随着出血不断增加,使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血肿继续增大,最终出现脑受压的症状。成人硬膜外血肿90%合并颅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及小儿硬脑膜外血肿少见。硬脑膜外血肿多发生于颞部或额部,其次为顶枕、颅后窝等。硬脑膜外血肿可分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和慢性血肿,临床上绝大部分为急性血肿或亚急性血肿,极少数为慢性血肿,本文重点介绍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硬脑膜外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40%左右。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的大小、血肿部位及病人年龄差异而有不同。

1.意识障碍 根据受伤时力量的不同,病人可无意识障碍、短暂昏迷或长时间意识不清。有20%~50%的病人出现典型的“昏迷—清醒—再昏迷”过程,即出现中间清醒期。受伤时由于头部受到冲击而出现意识障碍,意识恢复后由于硬脑膜外血肿扩大、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再次出现昏迷,并可能出现脑疝症状。中间清醒期大多为数小时或稍长,很少超过24小时。部分病人原发性颅脑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性昏迷,至颅内血肿形成后才出现意识障碍。若原发性脑损伤严重,伤后可出现持续昏迷,进行性加重,颅内血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被原发性脑损伤所掩盖,此类病人易误诊。

2.颅内压增高表现 大多数病人在伤后即有头痛和呕吐表现,随着血肿增大,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头痛及呕吐可进行性加重,还可表现有烦躁不安或淡漠,定向力障碍,并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心率和呼吸减慢等代偿反应,此时则已提示脑疝即将发生。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则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和呼吸抑制。

3.神经系统体征 少量硬脑膜外血肿可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若血肿继续增大,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则可观察到瞳孔改变,多为患侧瞳孔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继之瞳孔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如病情进行性加重,则对侧瞳孔亦可随之扩大,发生枕骨大孔疝。若血肿引起脑疝或血肿压迫运动区还可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退,脑疝晚期可表现有去大脑强直。

4.头颅CT检查 是硬脑膜外血肿最精确、最敏感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血肿部位、大小及脑损伤程度(图6-1)。

图6-1 硬脑膜外血肿CT扫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