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其重要性仅次于乳腺肿块。多数由良性疾病引起,少数为乳腺癌引起。其检查目的是探讨溢液的病因,并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1914年Nathan首先报告应用乳头溢液涂片行细胞学检查发现了乳腺癌;1931年Cheatle和Cutter对乳头溢液细胞学的良性、不典型性及恶性的诊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乳腺疾病的细胞学诊断奠定了基础;1958年Papanicolau报告2021例病例的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结果并进行了基本评估。以往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诊断率较低,Papanicolau报告的诊断率为37.8%。近年来,随着方法的改进、经验的积累、仪器的先进,其阳性率大多为50%~70%。
乳头溢液是指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从乳头内自动溢出液体,属病理性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一种症状。乳头溢液行细胞学检查,病人无任何痛苦,且经济、快速,可反复多次进行复查,目前已成为病理性乳头溢液的常规检查方法。由于乳头溢液涂片所获取的细胞成分较少,且从乳腺导管壁脱落下来的细胞因时间较长,易发生变性,易产生假阴性、假阳性,其确诊率不如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高,有时应与针吸细胞学同时进行,以便互相弥补。
(一)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的目的及意义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据统计大约10%由癌引起,70%由导管内乳头瘤引起,其余为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炎、乳溢闭经综合征等引起。乳头溢液在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常为5%~10%,只有6.2%的乳头溢液有癌的可能。即乳腺癌病人中乳头溢液是不常见的。但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乳头溢液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的病人,尤其是单侧单一导管血性溢液、乳腺内可触及肿块的患者,应作为检查重点、重复检查对象。有疑问时结合导管造影、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以求确诊。
(二)乳头溢液采取及制片
乳头溢液可分为真性溢液和假性溢液两种。非妊娠哺乳期妇女及成年男性,乳头自发性持续性或挤压后从乳管开口流出的溢液,称为真性溢液。若溢液来自先天性乳头内陷、乳头浅表糜烂或乳管瘘等继发于感染病变的炎性渗液,则称为假性溢液。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主要是采取从乳头开口溢出的液体,即真性乳头溢液进行检查。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乳头溢液采取方法。
1.按摩挤压法 嘱病人沿溢液孔的导管方向由远至近轻轻按摩挤压,或检查者自乳根部向乳尖部按摩挤压,开始溢出的1~2滴弃之,因细胞常退化影响诊断。其后挤出的溢液则滴于玻片上制成涂片。如溢液较多可用试管收集,再离心涂片,则能获得更多细胞。若病人既有乳头溢液又有乳内肿块者,可自肿块的远方顺导管引流方向,轻轻按摩挤压,使溢液从相应的导管孔溢出,这样不但可得到导管内溢液,还可得到从肿物脱落下来的细胞,同样将溢液滴入玻片上制成涂片。
2.乳头抽吸采取法 乳头抽吸采取法是将抽吸器安装在乳头上(图2-3)利用负压从乳管中吸取液体。行涂片检查。
图2-3 乳头抽吸检查
图2-4 乳管灌洗术
3.乳管灌洗术检查 此法是美国著名乳腺外科教授Susan Love于1990年提出乳腺癌普查新技术,称乳管灌洗术。此法是将特制的导管插入有溢液的导管中约1cm长,然后将生理盐水0.6~1ml注入导管中并反复灌洗约十余次,将灌洗液吸出倾入试管中离心取沉渣行涂片(图2-4),结果发现此法较乳头抽吸法能获得较多细胞成分,此法对没有症状的病人检查她们出现分泌物的乳房,将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附:抹片、刮片法
对乳头、乳晕浅表糜烂、先天性乳头内陷继发感染,有炎症渗液等假性溢液的炎灶,可行直接抹片或刮片。即将木制压舌板一端用生理盐水浸湿,直接刮取病变表面细胞,制成涂片。对乳腺湿疹样癌(Paget’s disease)乳头刮片法阳性率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