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体制
“体制”在古文献中原指文学艺术作品的体裁和风格,现代社会引申为由众多相关因素连接而成的一个复合体,是被体系化、制度化的关系模式。管理体制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地方、部门、企业等各类组织及其内部层次之间所形成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其实质是管理过程中责、权、利的分配和相互关系及实现机制,所涉及的范围极广,既包括组织形式、机制、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制度设定、决策方式和程序、调节、监督、控制系统,也含有利益分配关系和责权利的划分实施等。人们习惯上把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作为管理体制的核心要素。
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选择都不是个别人凭空想象的,而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所管理对象的资源分布状况以及所有制结构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的。由于管理体制是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决策、计划、组织、调控、监督、反馈等综合体系的反映,是管理的整个制度和方法,既是具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也体现了参与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同时,管理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顾名思义,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就是在公共信息资源的生产、开发、存储、利用等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总和。它以组织机构和公共信息资源的相关管理制度为外在表现形式,以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权力在不同层次和地域的划分和配置为核心。其目标是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以公共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动各参与主体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科学、合理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对于协调不同公共信息资源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公众信息意识,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全社会的共享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公共信息资源宏观调控管理的顺利实施
宏观调控的实现是以合理的管理体制为前提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等各类组织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都有开发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动机,为确保不同主体在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行为符合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保障不同主体的正当权益,有必要对参与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不同主体进行调控和管理。
2.有助于调动不同组织和个人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公共信息资源来自社会,最终的价值也必须在服务社会中才得以体现,其开发利用只有充分调动了政府、第三部门、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够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尽管从总的方面讲,不同性质的组织在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上的总体目标趋向一致,但因所处地位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限制,其开发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的动机目的不尽完全相同,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需要有客观合理的管理体制来协调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规范不同参与主体的行为,明确他们之间的责权利。
3.有助于遵循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规律,提高全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效率,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无障碍共享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度高、牵涉面广的管理活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够规范不同组织和人员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行为,保证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可以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不同部门组织在业务上的融合和渗透,激发不同组织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创造力,增强管理的活力和效率。
4.建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要求和原则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信息资源。
(2)适应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现实状况,遵循公共信息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基本规律,增强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主导地位,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效率。
(3)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