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规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规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流动力学监测是CCU重症患者监护最为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它可直接显示心脏、血管功能,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和氧耗指标。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一般分有创和无创两类。由于近20年来对无创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国人接受程度的限制,目前心内科CCU更多地使用无创监测技术。同时也是血流动力学异常处理的基本要求,因为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多需要中心静脉导管输注。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CCU重症患者监护最为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它可直接显示心脏、血管功能,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和氧耗指标。

监测目的是了解心脏舒缩功能和血流灌注状况,指导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治疗措施制定,早期发现潜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素,确定复苏的终点,对病情变化和预后进行预测。

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一般分有创和无创两类。由于近20年来对无创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国人接受程度的限制,目前心内科CCU更多地使用无创监测技术。

无创微创技术中,临床常用的如下。

1.5.1 超声心动图 包括M超、二维成像和血流、组织多普勒等技术。方法简便快速,在临床开展多年,数据可靠、重复性好,便于床旁操作和动态观察,可得到大量临床参考数据。缺点是多为间接指标,需要一定培训,检查结果受操作者经验影响大,另外,检查仪器相对贵重,在国内多由专门人员操作,需要时间和精力进行协调。

1.5.2 生物心电阻抗血流图(ICG) 是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利用了生物电阻抗原理,早年因与有创肺动脉导管技术同期展开,技术上尚需改进等原因,未被重视。经过30年的发展,采用了叠加平均信号处理技术和ZMARC算法,目前的ICG技术与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大的优点是无创、安全、连续、可重复。其操作简便,只需在患者颈、胸部两侧贴相应电极,并输入体重、中心静脉压(CVP),结合心电、血压测定即可获得相应血流动力学参数。ICG可直接测定胸液成分(TFC)、心室加速指数(ACI)、左室射血时间(LVET)等,结合HR、BP、CVP等可计算出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心排血指数(CI)、周围阻力(SVR)等重要血流动力学参数。缺点是影响因素较多,如胸腔积液、胸壁水肿等情况时心排量相关的CO、SV、CI等参数绝对值可靠性差,仅可用于动态观察。二尖瓣关闭不全、扩张型心脏病、心脏严重扩大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情况时SVR等负荷指标不稳定。

1.5.3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 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微创技术,只需要中心静脉导管和股动脉放置专用监测管。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后,由股动脉监测管接受,经计算机分析获得热稀释曲线,结合股动脉压力曲线,计算出CO、SV、CI、SVR、dp/dt以及胸腔内血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等。其优点是微创、连续、直观,可靠性较无创技术好。

1.5.4 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是临床常用的和微创血流动力学技术,主要用于液体疗法的管理,以及为各种微创、有创技术提供基本CVP参数。同时也是血流动力学异常处理的基本要求,因为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多需要中心静脉导管输注。

(鲁晓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