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传示出的心理信息与交际效果是有声语言的好几倍。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非语言沟通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起到替代口语表达的作用。在医疗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在某些情况下,非语言交流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法。因此,非语言沟通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引言】 非语言沟通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而是借助于非语言符号,如仪表、服饰、姿势、表情、空间距离等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

一、非语言沟通的含义及特点

(一)概述

事实上,日常交际55%以上的信息是以非语言方式,也就是通过身体语言来完成的。美国研究非语言的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热比曾提出这样的一个公式:一个信息的表达=7%言语+38%语音+55%身体语言。

(二)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1.具有习惯性 人类的行为一小部分是先天的、遗传的。小孩一出世就会哭、会笑,即使失明的孩子也会有。高兴时人的嘴角上翘,不高兴时嘴角下耷等,这是人类的本能,不需通过学习和模仿。但由于文化背景和地区环境的不同,同一行为表达的含义却不同。如美国人伸出一只手,将拇指和示指握成圈以表示“OK”,但日本人代表“钱”;法国人却代表“零”或“没有”。非语言行为受民风习俗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最终约定俗成,形成习惯。

2.富有心理表现力 非语言信号所表达的信息往往是不很确定的,却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更趋向于发自内心,并难以掩饰。所以人们的表现即使在有声语言方面有所掩饰,也会通过非语言表露出来,它比有声语言更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状态。如人在生气时会撕碎纸片;人在慌张时会把东西放错地方;说谎时会在说完话后下意识地用手把嘴捂上等。人的阅历越复杂,经验越丰富,非语言也就越含蓄微妙,如果善于掩饰就不易被看穿。事实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传示出的心理信息与交际效果是有声语言的好几倍。

3.具有含糊性和多意性 非语言中任何一种姿态和动作都能传达出某种信息,但是传情达意往往不够明确,需要把具体的信息放到整个行为模式中考察,才会有较明确的意义。因此每一个具体的非语言行为都要注意与有声语言联系在一起,还要与交际的场合、情景、时间相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如“瞪眼”这一动作可能表示愤怒、好奇、诧异、仇恨等意义,只有结合具体情境才能确定这一动作具体表示的意义。

二、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在人际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结合实际情况,我们把非语言沟通的主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传情作用

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医疗实践中,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给患者以安全、特别是急诊医务人员能够在危、急、重症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会使患者的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镇定,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与配合。

(二)替代作用

医患沟通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特定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含义。非语言沟通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起到替代口语表达的作用。在医疗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在某些情况下,非语言交流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法。如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婴幼儿等,不能用语言与医护人员沟通,只能依靠表情姿势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抢救患者时医护人员之间常通过快速交换目光或点头示意等表情动作进行沟通,以使抢救工作配合默契等。因此,非语言沟通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三)辅助作用

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持续有着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当人们在沟通中感到词不达意或难尽其意时,往往借助非语言方式来辅助语言的表达,弥补语言表达的缺陷。所以人与人交往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

(四)显示作用

一个人的着装、姿态、仪容、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其个性、爱好、身份、气质及文化修养。美的仪表常给人以亲切、端庄、纯洁、文明的印象,对医护人员而言,整洁清爽的仪表,轻巧敏捷的动作,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乐观开朗的情绪能给患者以信任、安慰、温暖、希望和生命的寄托,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一个护士举止端庄大方,各种操作技术娴熟,必定会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与依赖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目的。相反蓬头垢面、粗俗不雅的仪表举止则会使患者焦虑、烦闷、恐惧不安,加重患者的寂寞感和孤独感,影响患者健康的恢复。

(五)验证信息

相对于语言信息来说,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真实、更可靠。所以当怀疑一方语言信息的真实性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来确定。由于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对自己疾病的不了解,一般患者及其家属会产生一定的恐惧、焦虑、不安等。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医护人员的非语言行为上,常在语言沟通发生前或进行中,把观察非语言行为作为获取信息的方法。如焦急等待检验报告结果的患者或家属,他们会仔细观察医护人员进入房间时的面部表情,以弄清即将得到的消息的性质。同样医护人员在观察患者时,也要注意他们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是否一致,以便掌握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反应。

三、非语言沟通类型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往往需要由不同的非语言符号来承担,而不同的非语言符号亦会释放出不同的功能。在对各种各样的非语言符号进行鉴别和分析后,非语言性交往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一)动态

又称为“体态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动作包括眼、嘴、颜面肌肉的运动,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面部表情对人们所说的话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的作用。双方所携带的情绪信息如喜、怒、哀、乐是获得对方信息,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主要线索。医务人员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患者内心的复杂活动,同时医务人员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表示对患者的热情、关注、冷淡等态度。表情是心理活动的寒暑表,是情绪变化的透视镜,医务人员要善于表达和合理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在恰当的场合运用。如微笑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抚慰,但在患者伤心时仍然微笑,则会让人反感。如果医务人员的表情与患者的情绪体验一致,医患沟通就满意。

2.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既能显示一个人的某些个性特征,又能表达和传递情感,具有重要的信息交换功能。在沟通的过程中,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倾听对方的讲述;缺乏目光接触则表示焦虑、厌倦、轻视。如患者或家属前来询问某事,你口头上应着,没有目光交流,就会给人一种冷漠、怠慢的感觉。医患双方目光接触的频率,专注的时间常显示交往的心理状态和信息接受的程度。医务人员应善于从目光接触的瞬间来判断患者的心态,同时通过自己的目光给患者产生积极的效应,如镇定的目光让恐慌的病人有安全感;热情的目光温暖孤独的患者;鼓励的目光给沮丧的患者重建自信;专注的目光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

3.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动作,包括点头、耸肩、姿势转换、手势以及拍打、拥抱等身体接触方式。每一个动作方式都表达一定的意思,传递着一个信息,如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理,身体后仰表示若无其事,惧怕时手足无措,聋哑人用手语说话。常常抚摸生病婴幼儿,可以消除“皮肤饥饿症”,增加安全感。医师诚恳友善地点头,患者的温暖和安全感油然而生。拍拍肩,拉拉手等,能使患者感到一种支持、鼓励和关注。姿势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人的文化教养、社会角色、人格特征以及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护士步态轻盈、身手敏捷是充满活力健康的形象。医务人员的走姿、坐姿和站姿在医患沟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人际距离与空间位置 两人交往的距离与朝向取决于彼此间会见亲密的程度,它在交往初期就显得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双方继续交往的程度。有人将人际距离分为4种,亲密距离约0.5m以内;朋友距离为0.5~1.2m;社交距离为1.2~3.5m,公众距离为3.5~7米。朋友距离是医患交流的理想距离,这种距离使医患双方都感到自然舒适,又不至于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特别是了解病情和解释某项操作时,这个距离表示关切、爱护,又便于患者能听得更清楚。另外还应根据交往对象的特点作不同的距离选择。如区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人而异。对老年和儿童患者沟通距离可近些,以示尊重和亲密;同龄的异性患者沟通距离不可太近,以免造成误解。

5.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辅助语言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停顿、语气、语调及抑扬顿挫等。辅助语言伴随着言语,表达了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如说话时的哽咽表示悲哀,口吃表示紧张,说话变调说明激动。医务人员应留意患者辅助语言的信息,准确地理解患者言语的深刻含义。同样,医务人员说话的语调和语气,常常是患者借以判断医务人员态度的重要线索,同一句话由于音调不同,语义就可能迥然不同。在医患沟通中,有时候怎么说事实上比说什么更为重要,医务人员的柔声细语,有助于给患者一个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印象。类语言则指那些有声而无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呻吟、叹息、叫喊等。他表达了病情的一定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绪,同时也传递言语以外的深刻含义,医务人员应认真关注,适当给予应答,否则就会误认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影响沟通效果。

(二)静态

包括容貌修饰、衣着打扮、风度仪表等。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医务人员应保持面部的清洁与自然,防止出现因个人卫生不良而滋生的痘、疖等皮肤感染情况。头发应清洁干爽,发型得体。应保持牙齿的清洁及口腔无异味,与患者交往期间,不吃腥味、异味食品,不能喝酒。指甲常修剪,不留长指甲,不涂有色指甲油,因五颜六色的指甲会在视觉上给患者以强烈的刺激,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医务人员稳重的形象。着医院工作服,应保持服装清洁整齐,它代表着医务人员的尊严和责任,统一规范的服饰,体现了医务人员严格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皮鞋保持光亮,布鞋要保持清洁。女医务人员可化淡妆,增加形象的“美感”,端庄美丽的仪表能为患者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四、医师非语言沟通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患者

把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这是医师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也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尊重患者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人格表现对患者一视同仁,不论患者职位高低,贫富如何,容貌美丑,城市乡村,本地外地,亲疏远近都应以诚相待。临床工作中,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医师都不能侮辱患者,损害患者的声誉,更不能乘人之危追求个人不道德的目的。②尊重患者的权利。患者的权利有其特殊性,医师应该对患者的权利予以尊重。③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对患者生命的理解,应当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切不可主观、片面、随意地给患者做“人生价值”方面的结论。

(二)合乎习俗

习俗即风俗习惯,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它虽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但它往往使忽视习俗因素的人沟通失败。因此,医师必须从患者不同的文化立场出发,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习惯,提供符合其习俗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有效的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三)适度得体

要求医师的行为举止要自然适度、自如、优雅,符合场合,切忌感情激动、动作夸张。如医师热情接待新入院的患者,使患者感到温暖而较快适应新环境,如果过分,患者误会你看见他生病而幸灾乐祸;在进行一项医疗技术操作,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操作中可以显得轻松些,这是应该的,但如果过分了则相反使患者感到轻浮而不放心。因此,在临床中每位医师都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