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脾虚证的研究既要有中医理论指导,又要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予以阐述。采用病证结合研究可以避免单纯病或证研究特异性不强、实用性小的缺点,为脾虚证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中医脾虚证的研究既要有中医理论指导,又要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予以阐述。如何有机的融合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如何避免研究中存在的上述误区,将是脾虚证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以中医理论为前提,大量文献研究为基础,明确脾虚证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以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及数理统计为手段,确立脾虚证的诊断标准,必要时可建立全国协作组进行研究。
2. 紧紧围绕中医的理论,以脾主运化、主肌肉、气血生化之源等为研究角度,并借助现代科学手段,积极拓展思路,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消化系统,可以从呼吸、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角度全面阐释脾虚证本质。
3. 加强病证结合研究是防止脾虚证研究务虚化倾向的重要方法,病是现代医学最基本的临床概念,病证结合研究是将证候体现于某一具体的病上,它与现代中医临床、中医临床实践相一致。采用病证结合研究可以避免单纯病或证研究特异性不强、实用性小的缺点,为脾虚证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4. 积极探讨符合中医理论的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使脾虚证的实验研究有一个公认的动物模型,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性。
总之,现代脾本质的研究,主要应多考虑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结合现代科学与医学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中医证的本质,以丰富其科学内涵。随着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脾本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目前脾本质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一定能够克服,脾本质的研究将取得更大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