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中医的发展

近代中医的发展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晚清,近现代科技裹挟着现代医学与西方文化一起传入中国,以之为参照对中医的劫难从此开始。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受到了全国上下的重视,发展中医药被列入了我国宪法,中医药有了法律保护。相比之下,中医理论的发展却较为缓慢,中医理论发展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中医总体水平的提高。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以其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治疗方法,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人民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晚清,近现代科技裹挟着现代医学与西方文化一起传入中国,以之为参照对中医的劫难从此开始。关于中医废存之争是近现代科学与古老中华文明相遇引发的巨大思想激荡的一部分,除了具体知识的不同外,它更多是由思想方法的差异所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

近200年来,随着现代西方医药学的出现及发展,尤其是西学东渐以降,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方医药学对建立在观察、推理、思辨基础上的中医药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回眸百年,中医近现代史上的3次高潮,即中西医汇通、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其动机与目的均在于试图解决上述焦点核心问题。然其结果是:汇而未通,结而未合,化而未化。百年历史中医也遭遇到几次“废除中医”的逆流。如20世纪初余云岫的“废止旧医”案,1929年3月,国民党政府就提出了“废止旧医案”,虽然在全国中医药界及华侨的反对下此提案搁浅,但扬西医抑中医的现象却已出现,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从20世纪末的“废理论存经验”、“废理论验方药”风潮,到2006年由张功耀发起的“取消中医”网上签名活动,几股逆流的主旨均是对中医理论科学性的质疑,其核心论点是否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存在及其科学价值。在这些逆流的冲击下,中医界自身的信念也在动摇。如近年来中医界盛行的“中医的优势在于临床疗效”,即“临床疗效优势论”,言外之意是自我否定中医理论的科学价值,中医界自身的理论信念正在逐步消亡。

当然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受到了全国上下的重视,发展中医药被列入了我国宪法,中医药有了法律保护。1956年,高等中医院校的成立使得中医教育从传统的师徒授受形式转变为院校教育形式。中医高等教育的成功实施,为中医药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中医高等教育是史无前例的,在历史上和国际上均无经验借鉴。起步较晚的高等中医院校的首要任务是继承和整理数千年的宝贵遗产,挖掘中医药这个伟大的宝库,将散见于医籍中的中医理论整理出来,以适应院校教育的形式,至于如何去创新发展,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革十年,文化浩劫,中医理论的发展几乎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在此时,现代医学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同时,疾病谱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某些烈性传染病的消失,新的传染病的出现,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所引起的不良生活习惯性疾病的增多,非单一系统损伤疾病的增多,以及广泛应用化学合成药物所出现的弊端等等,使现代医学在诊断水平极高的优势下,在治疗上出现了困惑。于是便转求于被他们称为“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或“整合医学”(integrated medicine)或“互补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的传统医药学。在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的中医学,自然便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从近几年来中医学术国际交流,中医院校毕业生出国执业,学习中医留学生的日益增加等几方面,即可窥见一斑。

在国际中医热的形势下,人们由重视中医临床经验转而注重其理论。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医理论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使人们对中医理论难以理解。中药学的研究可以寻找物质基础,可以求证,可以比较,可以用实验结果来解释中药作用的机制,所以取得了较大进展。相比之下,中医理论的发展却较为缓慢,中医理论发展的滞后严重地影响了中医总体水平的提高。于是,中医理论现代化便被提了出来,我们迫切希望早日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使中医早日腾飞。但如何实现中医理论现代化却困难重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代中医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