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线粒体病变,能量不足,就会引起盐酸分泌不足,致餐后腹胀,食欲减退。因此,线粒体病变很可能是脾虚的物质形态学基础之一。同时发现线粒体数量减少与嵴、膜损伤和脾虚各种症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进行线粒体观察有助于脾胃气虚的诊断及对脾胃气虚程度作出判断。
线粒体几乎分布于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中,中医“脾”主运化的功能,不仅仅是指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在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胃黏膜壁细胞线粒体观察结果,初步发现脾胃气虚病人壁细胞单位面积内线粒体均数较正常组及肝胃不和型胃脘痛病人少,且线粒体的损伤率也较高,与正常组及肝胃不和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当病人出现面色萎黄、唇淡无华、口淡无味、劳累后腹胀、少气懒言、排便无力、脏器下垂时,其线粒体损伤率升高尤为明显。
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从现代医学分析,可能是由于线粒体功能受损,能量不足,Na+-K+泵运转障碍,过多的水停积于细胞器内所引起。这与中医脾运化水湿无力密切相关。
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其分泌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产生的。线粒体病变,能量不足,就会引起盐酸分泌不足,致餐后腹胀,食欲减退。线粒体是能量的生产基地,能量不足,可引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劳累后腹胀等症状。笔者在扫描电镜观察中,也发现脾胃气虚之人有上皮细胞萎缩变平,微绒毛减少,这可能与线粒体病变、细胞的线粒体损伤明显,而浆细胞能量不足有关。同时不仅发现脾胃气虚病人壁细胞的线粒体也有明显的嵴断裂、基质变性密切相关,症状越重则线越淡。因此,线粒体病变很可能是脾虚的物质形态学基础之一。同时发现线粒体数量减少与嵴、膜损伤和脾虚各种症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进行线粒体观察有助于脾胃气虚的诊断及对脾胃气虚程度作出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