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理论有科学依据吗

中医理论有科学依据吗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现代医学成功地控制了某些疾病的同时也显露出了某些负面效应,西药的毒副作用日益加剧,世界人民对中医药学寄予了新的希望。21世纪文化大开放,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医学的土壤。当西方出现近代文化危机而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文化呈现更大的开放趋势以后,它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这两方面可说是基本具备,尚有不足。

中医药学在世界医药学领域中曾经几度处于领先地位,数千年来对我国人民的繁衍昌盛和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人民的健康作用也愈来愈明显。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它在疾病的防治中确实有效。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医药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逐渐失去了在国际医药学领域中领先的地位,面临着种种挑战。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当代中医学时逢三大机遇:即科学思潮的机遇、社会需求的机遇和文化开放的机遇。把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引入自然科学是人类自然观的一大飞跃,它促进新的自然观的形成。继20世纪上半叶诞生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横断科学理论以后,下半叶又诞生了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微循环论、混池学等,认为自然界及人体的演化均遵循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规律,所以认为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当代科学又以生命科学为带头学科向21世纪挺进。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了生命及人体本质规律。中医学的有机论人体观“天人相应”(阴阳稳态观,脏器法时论,辨证论治等)与当代科学观一致,它只有在这一当代科技的基础上才可突飞猛进地发展,有可能揭示出人体生命科学的新规律。社会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人们养生保健需求层次的提高,对在这些领域中有所见长的中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医学成功地控制了某些疾病的同时也显露出了某些负面效应(耐药性,受体超敏所致的精神病、溃疡病),西药的毒副作用日益加剧,世界人民对中医药学寄予了新的希望。两个9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97%的药物不能生产或需付昂贵的专利费,国际中药市场97%被日、韩等国夺去)也“逼”着我们加速发展中药学。21世纪文化大开放,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医学的土壤。当西方出现近代文化危机而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文化呈现更大的开放趋势以后,它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东方的传统哲学、伦理、美学、艺术、体育、饮食等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在文化交流中,中医既首当其冲,又由于正反馈而得以生机勃勃地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中医,其理论和实践将有所创新,甚至可改变世界医学的风格。

机遇总是和危机或挑战并存的,科学环境的改变总要伴随着理论的危机和转型。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和对医学的需求又对中医的医疗市场提出挑战,日、韩、印与我们在发展中医药上的竞争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当代人类文明的高度上来审视中医学的发展,在承袭传统中贴近现实,敢于舍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不断引进现代科学新概念,在重视理论构建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使中医学的诊疗手段适应现代人的医疗需求,尽量与国际和自然科学接轨,迅速改变“主力军不上阵,游击队打冲锋,同盟军干着急”的尴尬局面,把握时机,在发展中振兴。

作为一门科学,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具有能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二是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个规律的知识体系。中医在这两方面可说是基本具备,尚有不足。古代科学都是从古代自然哲学中分化独立出的,所以其学术用语、推理方法常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但中医发展的主要基础是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基础上形成的中医理论经受了百代医疗实践的检验,检验有效的部分得以保留和发展,检验无效部分则被抛弃或改造。凡是延续到现在,仍在临床上应用的中医理论可以说都是经过反复的实践验证的。“实践出真知”“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中医科学性的理论根据。中医也具备一套知识体系,但这个体系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近代西医理论截然不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了古代哲学的内容,也包括许多神秘的东西,古代的术数之学、经纬之学以及四象、八势、干支、运气等学说,这些东西大大增加了中医理论的神秘性。此外,这个知识体系中,还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古人的想象和臆测的成分,它们能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实质,深深地掩藏在这些玄幻的外衣之内,在揭开这些神秘的外衣时,决不能伤害其掩藏着的理论实质,这是理解和认识中医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具备5个条件: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自然辩证法以及近代发展起来的横断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构成论、模糊论等)知识;②系统的中医理论及其发展史的知识;③系统的现代医学理论及其发展史的知识;④现代科学思维及基本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⑤中国历史和哲学史、文化史、文献学、古汉语等知识。具备以上这些丰富的知识才有可能发扬特色,综合创新。这5个条件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尚缺此人才(这也是迄今为止近50年来理论无进展,临床无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所在)。实现中医现代化,首要的问题是抓辨证论治这一核心所在,牵住了这个“牛鼻子”也许是个捷径。其核心问题一个是“证”,一个是“治”。“证”是诊断的核心,方药尤其是复方,是“治”的核心,两者又是中医的特色所在,这两个核心问题又与引入分子生物学息息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