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血脂和其他危险因素将总体危险分为“很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5个层次。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然而,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危险分层时,表中的最后一类即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可不必放在此处。
根据血脂和其他危险因素将总体危险分为“很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5个层次。这种分类方法和临床上估计病情严重程度时采用的“轻、中、重、危”的概念十分相似。这种估算虽然不十分精确,但使用很方便。通过分层不但了解了个体的总体危险水平,也了解了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程度,这样防治工作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我国人群流行病学长期队列随访资料表明,高血压对我国人群的致病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建议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表9-1)。
表9-1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HDL-C、肥胖和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指南”中这种异常危险分层的方案,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对每位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药物调脂治疗。对高危者,应尽早开始药物调脂治疗;而对于中危个体则可开始生活方式干预,若血脂未达,则可开始调脂药物治疗。
然而,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危险分层时,表中的最后一类即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可不必放在此处。因为临床医生都应知道,只要是属于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血脂的基线已无多大参考意义,更为重要的则是,积极应用调脂药物治疗,使其血脂达到目标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