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脂指南在目标值制定上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美国ATPⅢ更新版提出极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为<1.8mmol/L(70mg/dl)。实际上,最近积极降脂的临床试验如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PROVE-IT中LDL-C平均降至1.6mmol/L(62mg/dl),MIRACL达到1.9mmol/L(72mg/dl),ALLIANCE为2.5mmol/L(95mg/dl),AVERT和TNT研究LDLC最终均值都是2.0mmol/L(77mg/dl),IDEAL为2.06mmol/L(80mg/dl);而一级预防如ASCOT和CARDS研究LDL-C分别为2.3mmol/L(87mg/dl)和1.8mmol/L(68mg/dl),这些试验中除PROVE-IT和CARDS研究中LDL-C降至1.8mmol/L(70mg/dl)以下外,其余试验结束时LDL-C处在1.9~2.5mmol/L(72~95mg/dl),也就是说即使使用最大剂量到80mg/d的阿托伐他汀在专门临床试验中达到ATPⅢ更新版的目标值依然很困难,多数仅能达到2.06mmol/L(80mg/dl)左右。
其次,动物学脂质研究表明,LDL-C<2.06mmol/L(80mg/dl)的动物一般不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资料表明,LDL-C生理浓度低于目前治疗的目标水平血清LDL-C的浓度为0.5~1.5mmol/L(20~60mg/dl)时,LDL受体正常工作,并足够满足生理需要。采用系列冠脉内超声(IVUS)直接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表明,当血LDL-C<1.9mmol/L(75mg/dl)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即可停止。
建议LDL-C水平某一界点应开始采用药物治疗,主要基于危险-获益的考虑: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较高者,获益也较大。卫生经济学也是影响治疗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以考量。对于ATPⅢ更新版提出的中高危(超过2个危险因子和10年危险10%~20%)患者而言,降LDL药可以减少近期及远期CHD危险,从卫生经济学上衡量,费用-效益或价-效比是相当的;对于中危(2个以上多种危险因子,10年危险<10%)者,药物降低LDL-C目的主要是降低较远期危险,费用-效益比例处于边缘性;低危(1个以下危险因子和LDL≥160mg/dl)服降LDL药物的目的是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以期降低远期危险。这一目的可能不符合价-效原则。
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极高危患者LDL-C目标值设定为2.06mmol/L(80mg/dl)以下,这较为现实、可行。另外,与ATPⅢ更新版定义极高危患者包括4类情况,为了简单明确,便于操作和临床应用,我国指南对于将极高危患者限定为2种情况:①急性冠脉综合征;②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