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胰岛素抗体正常范围

糖尿病胰岛素抗体正常范围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按照199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法,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四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发病较急,其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的症状较为明显。2型糖尿病也有遗传因素。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DDM,1型)和非胰岛素(NIDDM,2型)。按照199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并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法,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四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发病较急,其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的症状较为明显。也有遗传因素,就是第6号染色体短臂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复合物有异常,其肽链上DQA链52位为精氨酸,呈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在此基础上遇有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则使胰腺分泌胰岛素的β 细胞被大量破坏,患者血液中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胰岛细胞浆抗体(ICCA)、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S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可呈阳性,胰岛素生成减少,这就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的证据,也是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终身治疗的依据。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0%~95%。起病缓慢、隐匿、多呈肥胖,尤以腹部肥胖及超重者多见。其生活方式表现为“三多一少”,即肉类脂肪吃得多、主食类吃得多,劳动或运动少,呈现为高脂、高糖、高能量及很少活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诱发因素,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即“吃”出来的疾病。但有的患者因胰岛素的利用出现障碍,从而无法代谢糖,产生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胰岛素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也有遗传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