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部疾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在临床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正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另一类为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由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出血,占视网膜病变盲眼总数的80.5%。其出血多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前出血,以及玻璃体出血。国内资料表明,25%~50%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多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约5%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并发眼部疾病非常广泛,较为常见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视神经损害、黄斑部病变、急性眼内感染、玻璃体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甚至可以致盲。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部疾病的并发症。

1.病因

糖尿病性白内障,在临床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正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另一类为糖尿病患者的老年性白内障。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为糖尿病患者房水中的糖含量较正常人为高,并广泛渗入晶体内,而晶体内原先存在的醛糖还原酶将葡萄糖还原成山梨醇。山梨醇一旦在晶体内形成,就不能通过代谢而消除,也不能排除晶体之外。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积聚,造成晶体的高渗状态,故吸收水分进入晶体囊内,造成晶体纤维的水化和肿胀,使晶体透明度减退。严重时,出现晶体浑浊,形成白内障。

2.临床表现

(1)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为10%左右。在白内障病人总数中此种白内障不超过1%~2%,并且这种白内障也可发生于小儿,成人少见。年龄越大发展越慢。最常见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皮质和后囊膜下浑浊。其特征为双眼同时发病,发展迅速,常常几天即可成熟。有报道个别病例48天内即可达到完全浑浊。在白内障形成之前,糖尿病患者常会感到屈光的改变。血糖浓度升高会变为近视,血糖浓度降低,会变为远视。发病早期表现为晶体前、后囊下水疱、水隙、大小不等的点片状浑浊。点片状浑浊迅速向皮质中层和深层发展,并于晶体前极区的前囊下出现局限性星状浑浊,边界不整齐,且向周围放射呈星状,至全部浑浊,形成白内障。

糖尿病并发老年白内障,发病早、成熟快、发病率高。

(2)糖尿病玻璃体病变:糖尿病性玻璃体病变常见出血、浑浊和星状亮点。由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出血,占视网膜病变盲眼总数的80.5%。其出血多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前出血,以及玻璃体出血。出血往往反复发作,最后导致溶血性青光眼、血管功能不全性青光眼而失明。

治疗:止血,用促进血液吸收的药物如云南白药、普罗碘胺,中药活血化淤、明目等治疗。严重者可以作玻璃体切割等治疗。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眼病,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国内资料表明,25%~50%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多发于40岁以上的患者。约5%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在失明的患者中,85%左右由视网膜病变引起。其临床表现为:①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症状,出现率为95.8%;②出血,在视网膜上为圆形不规则形红色小出血点,呈斑点状,形如“蚤咬”;③黄斑部病变,可有水肿、出血、渗出、黄斑部毛细血管床缺血等;④一旦黄斑部受累,视力骤然下降。

3.诊断

糖尿病眼病的诊断,首先问糖尿病史。如有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的历史。再查血糖、尿糖及眼底有无血管瘤、渗出物和新生血管等特征性改变。

4.治疗

(1)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釆用激光凝固治疗,封闭视网膜新生血管和微血管瘤,及有病变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以制止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水肿的发生。光凝后视网膜变薄,有利于来自脉络膜血循环的氧供应至视网膜内层,从而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以维持正常的氧张力。因此,激光治疗对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有确切的疗效。

(2)冷凝治疗:由于光凝治疗不能达到视网膜前部,必要时可在眼球前表面的结膜、巩膜或巩膜表面与光凝类似的治疗目的。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玻璃体及白内障。

(4)全身治疗:采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