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包括了一组不明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结局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受累组织大量的郎格罕细胞浸润,通常会形成肉芽肿。国际组织细胞学会根据受累器官的数目对LCH进行临床分类。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为LC在肺及支气管腔内无限制增殖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局部浸润破坏了支气管的结构,吸烟可能与LC在肺内的募集有关。

一、定 义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包括了一组不明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结局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受累组织大量的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LC)浸润,通常会形成肉芽肿。国际组织细胞学会根据受累器官的数目对LCH进行临床分类。急性的LCH(Letterer–Siwe病)是一种严重的多系统受累疾病,并主要发生于幼儿,成年人少见,预后差。多灶性LCH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Hand–SchÜller–Christian综合征或多灶性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通常预后较好。单系统受累的疾病(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单一器官受累(骨骼、肺或皮肤)通常为一种良性病变并可以自行缓解。多系统受累的LCH很少有肺部受累,如受累则其预后较差。而单纯肺部受累的LCH即肺LCH(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LCH)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及预后都与累及多系统的LCH有很大不同,可以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二、危险因素

吸烟。

三、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为LC在肺及支气管腔内无限制增殖形成肉芽肿,肉芽肿局部浸润破坏了支气管的结构,吸烟可能与LC在肺内的募集有关。

四、病 理

分为三期。

1.细胞期 细小的膜性支气管、近端呼吸性支气管大量LC浸润的肉芽肿,并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并逐渐向周围的肺泡间质扩展。

2.增殖期 病灶内肺间质纤维化,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大量肺泡巨噬细胞聚集。

3.愈合或纤维化期 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及肺气肿、肺大疱,甚至形成蜂窝肺。

五、病理生理

1.增生的LC形成肉芽肿,破坏了支气管及肺的正常结构。

2.肉芽肿阻塞支气管导致肺过度充气及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六、临床表现

1.病史特征

(1)多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

(2)20~40岁男性多见。

(3)部分患者可有组织细胞疾病家族史。

2.症状

(1)早期无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发现肺部异常。

(2)约有2/3的患者表现为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

(3)乏力、盗汗、消瘦、发热、胸痛。

(4)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可为单侧或双侧气胸。

(5)如出现多系统受累可表现为受累器官相应的临床表现。

3.体征

(1)早期可无异常,晚期可出现肺气肿体征。

(2)合并自发性气胸时有相应的体征。

七、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

(1)肺功能改变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有关。

(2)双肺弥漫性病变且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应考虑PLCH。

(3)早期肺功能可正常。

(4)大部分患者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VC)减低,残气量(RV)与肺总量(TLC)之值(RV/TLC)增高。

(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低较常见。

2.胸部X线检查

(1)X线改变与症状不符,即临床症状轻微而X线改变严重。

(2)双中上肺野为主的网格结节状影改变较常见,其内可见囊性改变。

(3)晚期可无结节性病变,以囊性病变为主,出现肺气肿样改变。

3.胸部CT检查

(1)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提供常规X线检查不能提供的信息,如结节内空洞性病变及肺实质病变的细节。

(2)常见病变可依次出现双中上肺野为主的微结节、结节空洞性病变、厚壁或薄壁囊性病变,囊性病变一般直径小于1cm,可以单个出现或者融合,形成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周围的肺实质结构正常。各种病变可以并存。

(3)与吸烟相关的双肺磨玻璃样改变、肺气肿、肺大疱。

(4)胸腔积液少见。

4.动脉血气检查

(1)一般休息状态下动脉血气结果正常。

(2)活动后可出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高及低氧血症。

5.支气管镜检查

(1)一般支气管镜下改变正常,或为吸烟所致的非特异性炎症。

(2)支气管黏膜活检对诊断无帮助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3)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能使一部分患者明确诊断,必要时活检标本可以行免疫组化检查。出现囊性病变的患者行TBLB易出现气胸。

(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升高,一般>1×106/ml,主要为肺泡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但一般<10%,CD4/CD8比值下降。

(5)肺泡灌洗液中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检查CD1a阳性有助于明确诊断,但敏感性较低。

6.肺活检病理学检查

(1)通常需要开胸肺活检或电视辅助胸腔镜肺活检获取肺组织标本。

(2)细支气管壁可见LC浸润并形成疏松的肉芽肿是PLC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病灶内也可见其他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症。

(3)免疫组化CD1a阳性或电镜下可见胞质内Birbeck颗粒可以确定为郎格罕细胞。

(4)S100蛋白阳性有助于诊断,但并非LC的特异改变,神经内分泌细胞及一部分巨噬细胞也可以出现S100蛋白阳性。

八、诊 断

1.诊断入径

(1)青年男性,吸烟史,双肺弥漫性病变应考虑PLCH的可能。

(2)体格检查明确有无气胸体征。

(3)肺功能。

(4)胸部X线及胸部HRCT检查。

(5)肺组织病理学检查。

2.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临床表现、肺功能、胸部HRCT改变可以作出PLCH的临床诊断。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LC浸润并形成疏松的肉芽肿或免疫组化CD1a阳性或电镜下可见胞质内Birbeck颗粒可以确诊为PLCH。S100蛋白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九、鉴别诊断

PLCH应注意与淋巴平滑肌瘤病、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脱屑性间质性肺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结节病、肺结核等鉴别(表28-1)。

表28-1 PLCH的鉴别诊断

(续 表)

十、治 疗

1.一部分患者未经治疗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病情稳定。

2.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3.戒烟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部分PLCH患者在戒烟后自行缓解。

4.肺部出现结节性病变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用0.5~1.0mg/(kg·d),在6~12个月减量至停用,但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可使临床症状改善及胸部影像改变好转,但肺功能无改善。

5.对单纯的成人PLCH,没有证据表明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有效。对于合并有多系统受累的病变较重的LCH患者,建议细胞毒性药物(长春新碱或甲氨蝶呤)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6.PLCH患者经常因下呼吸道感染而出现病情恶化,因此要迅速控制感染。

7.出现气胸可以行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膜固定术,但对可能要行肺移植的年轻患者,应尽量避免行胸膜切除术。

8.肺移植术后PLCH可能复发,可能与肺移植术后再次吸烟有关。

(谢世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