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因不明的胸膜增厚或渗出性胸腔积液,应考虑行胸膜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胸膜活检有闭式穿刺针活检、内科胸腔镜及外科胸膜活检等方式。其中以闭式穿刺针活检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但活检的阳性不如内科胸腔镜及外科胸膜活检。以下简要介绍以闭式穿刺针胸膜活检。
一、适 应 证
1.原因不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
2.胸膜增厚病因不明者。
二、禁 忌 证
1.出血素质、应用抗凝血药、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应在穿刺前输血小板。
3.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或不能配合者。
4.严重肺功能不全、严重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大疱、肺棘球蚴病。
5.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患者,感染控制后再行操作。
6.慢性脓胸。
7.病变位于心脏或大血管附近或可疑血管病变者。
三、术前准备工作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简要方法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并发症,签知情同意书。
2.做普鲁卡因皮试,皮试阴性者实施,或用利多卡因麻醉。
3.准备胸膜活检针、治疗包、无菌手套、普鲁卡因或用利多卡因、标本收集瓶(预先放入4%甲醛)等器械和药物。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体位 患者取直立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体弱或病重者,如积液量较多,可取半坐卧位,双手上举抱于枕后。
2.穿刺点定位 活动性胸腔积液,选择叩诊实音明显处,B超定位并用甲紫标记后穿刺;包裹性积液应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或B超引导下穿刺;如需半坐卧位穿刺者必须在半坐卧位行B超定位后穿刺。通常选择的穿刺点部位为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6肋间。
3.消毒 分别用碘酒、酒精或用络合碘消毒穿刺点皮肤,自内向外,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铺盖无菌孔巾并胶布固定。
4.局部麻醉 用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2ml作皮肤至壁层胸膜的局部麻醉,先作一皮丘,然后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逐层麻醉,每次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有无气体、血液、或胸腔积液,在估计进入胸腔前应多注药以麻醉壁层胸膜,回抽到胸腔积液后应记录穿刺针的深度,然后拔出麻醉针。
5.穿刺活检
(1)进胸膜活检针: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胸膜穿刺针连同套管针一起,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进针,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明针尖已进入胸膜腔。拔除穿刺针,应有胸液流出,用拇指堵住套管针的外口。
(2)将钝头钩针及针芯插入套管内(保证钩针的方向与预计活检胸膜的方向一致),将针芯拔出约5mm,将钩针连同套管向预计活检胸膜相反的方向下压(如活检穿刺点左侧胸膜,则向右侧下压),使之与胸壁成45°,并将钩针连同套管缓慢拔出。
(3)当钩针遇明显阻力时表示钩针已钩住壁层胸膜,钩针保持匀均的拉力,同时将套管向内推,将钩入钩针的胸膜组织切割下来,将钩针及针芯退出。
(4)将钩针上的胸膜组织取下放入甲醛液中。重新插入钩针及针芯,重复(2)和(3)操作,分别在穿刺点左、右、下活检,至少取3块胸膜组织。
6.活检毕后静静卧 活检完毕,后重新插入穿刺针,连同套管针一起拔出,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以胶布固定,嘱患者静卧休息。观察有无血胸、气胸等并发症。
五、注意事项
1.穿刺前必须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签知情同意书。
2.穿刺前常规行B超定位并常规叩诊,确定胸液量较多、有足够深度后才能实施操作。
3.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损伤腹腔脏器。
4.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5.穿刺前仔细检查活检针,认清套管针、钝头钩针的定位标志,明确钝头钩针的方向与活检方向一致。
6.穿刺过程中嘱患者避免深呼吸及咳嗽。
7.应沿肋骨上缘进针,避免损伤肋间神经及血管,尽量避免活检肋骨下缘胸膜。
8.操作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拔出穿刺针。
9.整过活检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套管针的密闭状态,尽可能减少气体漏入胸膜腔内。
六、并发症及处理
1.胸膜反应 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肢冷、晕厥等。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0.3~0.5ml,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2.血胸 操作时损伤肋间动脉、静脉所致,也可能为切割病变胸膜组织的血管所致。应立即停止操作,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复查血常规,出血量多应急诊开胸或胸腔镜下止血及胸腔引流。
3.气胸 少量气体漏入胸膜腔难于避免,少量气体可不必处理。如为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或大量气胸应按气胸处理。
4.穿刺点出血 一般量较少,局部用消毒棉球按压即可止血在。
5.胸壁蜂窝织炎及脓胸 穿刺时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所致,需抗生素治疗,脓胸应胸腔引流。
(谢世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