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可分为贝尔麻痹和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治愈病例中,最少贴两张,最多贴7张,平均5张,经随访1年以上,仅见1例复发,亦经三白膏药贴愈。1个月前出现口眼歪斜。检查见患者口眼向左歪斜,右侧面部不能作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诊断为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可分为贝尔麻痹和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经过面神经管的面神经部分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部分患者初期在耳后、耳下或乳突部可有轻微痛感或数天前曾有感冒史,多数患者在清晨漱口时发现面颊动作不灵,水从病侧口角流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肌肉被牵向健侧。面部肌肉运动时,上述体征更为明显。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撅嘴等动作。一部分患者可有病侧的前2/3舌部味觉减退,听觉过敏,病侧乳突部以及外耳道或鼓膜中出现疱疹,或病侧泪液分泌减少和面部出汗障碍等。发病以青壮年较为多见。

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亏虚,卫外不固,感受风邪,滞于经络,气血瘀阻,经脉失于濡养而麻木不仁,以致肌肉弛缓不收被健侧肌肉牵拉,致口眼歪斜。本病病位在面部阳明、少阳经络,临床以实证为主,或见虚实兼见。治宜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本病一般在发病1周左右为发展期,治疗时不易见到效果,10天左右疾病才开始恢复,治疗得当,病情将日趋好转。

方1

【穴位】太阳穴(图2-47)。

【药物】巴豆6~8粒,大蒜3瓣。

【用法】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直径1.5厘米圆孔,贴于太阳穴,使穴位暴露;取巴豆6~8粒,去壳,大蒜3瓣,捣碎成糊状,将其敷于圆孔处,上面再贴一胶布固定即可。6~8小时后揭除胶布,可见皮肤起水泡,此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内液体,外敷京万红软膏。隔日观察皮肤,换药1次。

【疗效】运用本法治疗14例,治愈13人,疗程2~4周。1~2周皮肤受损愈合,局部可有色素沉着,日后即可自行消退。

【备注】

(1)注意鉴别诊断,因中耳炎、听神经瘤、脑神经受损等均可引起面神经麻痹。

(2)早期应用效果更好,治愈的13例中,10人均为发病1周内治疗,疗程平均7~14天;3人发病10天以上,疗程均在14天以上。

(3)非原发性面神经麻痹者应用此方法可能无效。本组有1例带状疱疹患者继发面瘫,应用此方法无效。

(4)结合理疗效果更显著。

(5)面部注意保暖,不要在过度通风的地方停留,外出戴口罩,防止感染。

方2

【穴位】患侧下关穴(图2-56)。

【药物】三白膏:白花蛇10条,白芷100克,白附子40克,冰片5克。晒干,共研极细末,瓶装密封备用。

【制法】用白纸粘贴在7.5厘米×7.5厘米见方的红布块上,以熔化的黑膏药油在红布面摊成小圆形膏药,每张膏药上撒入上述药粉1克,混合膏药油中摊匀,上覆盖以玻璃纸,装入小塑料袋中,封口备用。

【用法】以患侧下关穴为中心,用三白膏药1张,揭去玻璃纸,放酒精灯上慢慢烘烤,待软化后趁热贴上。每4天换1张,可给患者带回自贴,直至痊愈即停止使用。

【疗效】痊愈85例,显效12例,无效3例。治愈率85%,总有效率97%。治愈病例中,最少贴两张,最多贴7张,平均5张,经随访1年以上,仅见1例复发,亦经三白膏药贴愈。

【验案】王××,女,28岁,江都市滨湖乡九顷村南庄组人,孕7个月,1993年3月4日初诊,右耳后乳突部疼痛3天,今晨梳洗时发现口角向左歪斜。检查:右眼不能闭合,迎风流泪,不能皱眉蹙额,鼻唇沟明显变浅,鼓腮漏气,口角向左偏斜,笑时尤为明显。苔薄白、脉浮紧。取三白膏药1张,贴右侧下关穴。4日后复诊时,乳突部疼痛消失。两贴后诸症明显好转,4贴后即告痊愈。2个月后足月顺产一男婴。迄今6年未见复发。

【备注】治疗期间,嘱戒酒、忌食辛辣、注意避风。患侧面部无膏药处可用湿毛巾热敷,并辅以按摩,1日数次。

方3

【穴位】太阳(图2-57)、颊车(图2-57)、阳白(图2-58)、四白(图2-58)、攒竹(图2-58)、迎香(图2-58)、地仓(图2-58)。

图2-56 下关

【药物】麝香5克,马钱子3克,冰片30克,共研为细末,搅拌均匀。

【用法】上穴消毒后,用锋利的手术刀片于穴位处轻轻划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宜。用麝香壮骨膏或胶布将适量药物敷于穴位,5天更换1次,用胶布固定药物于穴位处,10天为1个疗程。

【疗效】所治疗的56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手术部位皮肤无1例感染及色素沉着,经过1~4个疗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37天,平均治疗时间14天;1个疗程痊愈者23例,2个疗程痊愈者25例,3个疗程以上痊愈者8例。经3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

图2-57 太阳、颊车

图2-58 阳白、地仓

【验案】患者男,52岁,2周前早晨起床无意发现有左侧面部麻木,曾用中药膏局部贴敷(药物不详),未见效,前来就诊。检查: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右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额纹消失。口角及鼻唇沟变平,鼓腮漏气,证属面部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所致。治以祛风散寒,和血通络。选风池、阳白、太阳、下关、地仓、攒竹、颊车,手术划痕后贴敷药物,5天后复诊,患者自我感觉明显减轻,更换药物,8天后痊愈,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方4

【穴位】患侧面部,上至太阳(图2-59),下至地仓(图2-59)。

【药物】熟附子40克,制川乌45克,乳香40克,干姜15克,白芷30克,川芎40克,混合研细末,分为8份。

【用法】每日用1份,以米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患侧面部,上至太阳,下至地仓,厚约3厘米,上加塑料膜和纱布覆盖。外加热水袋热敷。每日换药1次,8次为1个疗程。一般敷用2个疗程可愈,最多用3个疗程。

【验案】王某,女,76岁,1998年9月初诊。1个月前出现口眼歪斜。检查见患者口眼向左歪斜,右侧面部不能作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用上方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消失,2个疗程后症状全消而愈。

方5

【穴位】牵正穴(图2-60)。

【药物】面瘫膏:麝香0.6克,僵蚕12克,蜈蚣15克,全蝎6克,白附子12克,冰片6克,朱砂10克。

图2-59 太阳、地仓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石蜡油调敷成丸状,1剂可用50例,贴敷在牵正穴。用白色橡皮膏固定,一般敷贴24小时。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疗效】42例患者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恢复正常)22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但说笑时口角稍有歪斜)17例;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3例,总有效率92.86%。

方6

【穴位】患侧面部。

【药物】益元蠲痛膏:血竭、马钱子、蓖麻子、透骨草、生川乌、赤芍、洋金花、乳香、没药、冰片等。

【用法】益元蠲痛膏敷贴外敷患处,外敷3天,间隔1天,1周为1个疗程。

【疗效】16例中痊愈(症状消失,面神经检查无异常)12例,显效(症状改善,面神经检查轻度异常)4例,无效(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0例,总有效率100%。

【验案】患者,男,21岁。因右侧口眼歪斜5天,于某院行针灸等方法治疗3个月余,症状无明显改善,于1998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左眼睑稍能闭合,左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腮露齿。予益元蠲痛膏外敷,1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再1个疗程痊愈。

图2-60 牵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