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机体对某种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引起的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常年或季节性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连作、鼻流清涕及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不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鼻鼽”范畴,以多次反复感冒为诱因,其病机以外邪入侵肌腠,肺之窍鼻失和,机体抗病力减低所致。诸药外敷,以开通诸窍经络、驱除鼻病之邪,而达治病目的。
方1
【穴位】风门(图6-1)、肺俞(图6-1),百会(图6-2)、囟会(图6-2)。
【药物】麻黄30克,熟附子30克,细辛15克,白芥子30克,辛荑40克,苍耳50克,冰片20克,共研细末,瓶装备用。
图6-1 风门、肺俞
图6-2 百会、囟会
【用法】取上药50克,加生姜50克(捣烂如泥),共和匀,调如膏状后加热,分敷于风门、肺俞,百会、囟会,药物固定后,再用电吹风热吹膏药,每次10分钟,热敷2~12小时后嘱患者除去膏药,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重者连用5~7个疗程。
【疗效】30例患者经上法治疗后,22例症状基本消失,1年内无复发为治愈;其余8例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患病次数显著减少,症状减轻为好转。临床所治病例均有明显效果而未见无效者。
【验案】杨××,女,37岁,农民,主诉反复鼻塞声重,鼻腔发痒,时有头昏痛,前额部重,每因受凉感冒后加重,嗅觉明显减退,严重时香臭不闻。来院查体双侧鼻腔黏膜肿胀、苍白,咽喉部充血。询问病史,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已4年余,曾服中西药以抗炎、脱敏等法及药物滴鼻,效均不佳。1年前用膏药穴位敷贴治疗5次后鼻塞症状明显减轻,连用5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鼻功能恢复正常。1年来鼻炎未再复发,并很少感冒,再来要求用膏药贴敷以巩固疗效。
【备注】少数患者敷药后局部发红(以背部多见)、微痒或有小水泡属正常反应,重者可暂停敷药,或患处做相应一般处理;根据患者体质及全身情况,若有实热内蕴或炎症明显者,可按中医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或西药对症处理,则效更佳。
方2
【穴位】印堂(图6-3)。
【药物】独头蒜5克,轻粉0.25克(此为1次治疗量)。
【用法】取独头蒜与轻粉共捣烂如泥(现用现配)备用。将约2厘米×2厘米胶布中央剪一直径约0.6厘米的圆孔,圆孔对准两眉间印堂穴贴上,然后取蒜泥如绿豆大放入孔内,再贴上一层胶布。约经15~2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感觉穴位灼热不可忍即去掉。可见起一小泡,3~4天后水泡吸收愈合后再做第2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10天再做第2个疗程。
【疗效】临床采用本法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120例,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年内无复发)57例,占47.5%;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过冷或遇某些变应原鼻通气稍有不畅,无需任何药物,可自行缓解)38例,占31.5%;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虽然发作,诸症均轻,此法仍有效)18例,占15.0%;无效(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仍需内服或外用滴鼻药方能保持鼻通气)7例,占6.0%。总有效率为94.0%。
图6-3 印堂
【验案】邹×,男,23岁,学生。自诉有过敏性鼻炎史10多年,不分季节,稍觉受凉即出现鼻塞、流涕、鼻痒、嚏作,早晨尤剧。经检查未找到过敏原。曾服氯苯那敏(扑尔敏)、阿司咪唑(息斯敏)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鼻塞加重,每小时须用苯甲唑啉(滴鼻净)1次,否则全靠口呼吸。予大蒜膏贴敷印堂穴。第一次治疗后,症状即明显好转,鼻通气甚佳。经4次穴位贴敷,诸症若失。半年后因外出淋雨而复发,又经2次治疗而愈。追访半年无复发。
【备注】嘱患者注意鼻部保暖,忌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并坚持鼻部推拿,以疏通经络防止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