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脉洪大为里热盛,如何可与桂枝汤?服桂枝汤不得法,而致大汗出,病必不解,脉浮者,病仍在外,可再与桂枝汤如前法服之;若形似疟状,只一日二次发寒热,外邪已微,稍使汗出即解,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去皮)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擘)四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注】古制二十四铢为一两,下仿此。
【方解】取桂枝汤和麻黄汤各1/3而合之,故治二方合并证的轻微者。
【解读】张仲景用麻黄,皆是先煮一二沸,为的是去上沫,去除上沫引起的心烦不适,陶弘景谓:“先煮一二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宜注意。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注解】太阳病,桂枝汤证,与桂枝汤,当表解热除而不复烦,今反烦不解者,大都由于血气郁滞,药力受阻的关系,宜先刺风池、风府各穴,通其经脉,再与桂枝汤汗之即愈。
【按】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有刺风池、风府辅助的一法,这是病重药轻,针药并行的方法,不可不知。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解】脉洪大,当是脉浮。脉洪大为里热盛,如何可与桂枝汤?可能是白虎加人参汤条的脉洪大,错乱在此,宜改之。
服桂枝汤不得法,而致大汗出,病必不解,脉浮者,病仍在外,可再与桂枝汤如前法服之;若形似疟状,只一日二次发寒热,外邪已微,稍使汗出即解,宜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