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去节)六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石膏(碎)如鸡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解】此为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故治二方证的合并者。不过此还含有麻杏石甘汤、桂枝去芍药汤等方意,更应参照诸方所主证而活用之为佳。
【解读】条文的含义,胡希恕老师已讲得很明白。值得注意的是,本条冠首太阳中风,治用大青龙汤,这是《伤寒论》常用的叙述方法,有的人未理解这一写作方法,便认为大青龙汤治疗太阳中风证,更典型的是第320、321、322条冠首少阴病,用大承气汤治疗,本是少阴传里为阳明病证治,而误认为谓少阴本病有三急下,这样当然读不明白六经实质,宜细参各条注解。
大青龙汤方证属太阳阳明合病证。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注解】伤寒无汗,但脉不浮紧而浮缓,身不疼而但重,虽有外邪亦有水气也,以尚未形成水肿,聚散无常,故乍有轻时,如确审无少阴证者,则宜用大青龙汤发其潜伏的水气。
【按】大青龙汤为发水气的重剂,宜于阳热实证,不宜于阴虚寒证。若水气属少阴者,则宜麻黄附子甘草汤,大青龙汤慎不可妄试。
【解读】胡希恕老师认为大青龙汤为发水气的重剂,是非常恰切的,是认识大青龙汤方证的关键,理解本条后,再读《金匮要略·痰饮病篇》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条,就显得容易了。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注解】心下有水气,即胃中有水气。太阳伤寒,若胃中有水气,须兼逐水,否则,虽用麻黄汤以发汗,而表不解,激动里饮则干呕,表不解则发热而咳也;或渴者,水不化气也;或利者,水谷不别也;或噎者,水伴气冲上逆也;气上冲者,小便不利下,则少腹满、冲气挟水上迫于肺亦或发喘,小青龙汤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