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条可进一步理解: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大陷胸汤,适用于里阳证;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也即厥阴病。表解乃可攻之者,谓先宜葛根加半夏汤以解表,表解后乃可以十枣汤以攻里。汗出,发作有时,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乃服葛根加半夏汤后,即论中所谓“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的为证,宜以十枣汤主之。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半夏、干姜逐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热烦而治下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之虚,故复补以人参,调之以甘草、大枣,故此治呕而腹鸣、心下痞硬,或下利者。

【解读】从本条可进一步理解: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大陷胸汤,适用于里阳证;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也即厥阴病。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注解】太阳病不可下,少阳病更不可下,今太阳与少阳并病,而反下之,太少之邪遂乘虚悉入于里,结于上成结胸,故心下硬。陷于下为协热利,故下利不止。上实下虚,以致水浆不得下咽,其人心烦不宁也。

【按】此误下太阳少阳的并病,因致上实下虚的坏病,为难治之证,故未出方。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注解】脉浮而紧为邪在表,法当汗解,而反下之,邪反乘虚而陷入里,则为心下痞,按之不硬而自濡,知无实结,但气痞耳。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注解】此述素有痰饮的人,因外感勾动里饮,一方面发作太阳阳明合病,而另一方面又发作悬饮内痛,由于文词错综,并把发汗前后证候牵混在一起,更难理解,以前注家亦多有误,因不避词费,兹仅就原文分析如下:

既谓太阳中风,当然必有表证,而条文中只有头痛一症,但由末句“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观之,原证必无汗而恶寒。同时又可知,汗出发作有时,而是发汗后表解的为状,又前既有下利、呕逆,而后又出现干呕、短气,此亦发汗前后为证的变异甚明,因为前者是太阳阳明合病的证候,而后者是水饮在里的为证,以是则发汗前的为证应如下:

头痛,无汗,恶寒,下利呕逆,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

头痛至下利呕逆,为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加半夏汤证。心下痞硬满以下,为悬饮,十枣汤证。表解乃可攻之者,谓先宜葛根加半夏汤以解表,表解后乃可以十枣汤以攻里。

汗出,发作有时,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乃服葛根加半夏汤后,即论中所谓“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的为证,宜以十枣汤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