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的论述和通过临床的证明,则所谓太阳病者,不是什么个别的病,而是疾病中常见的一般的证。它经常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症状反映出来,因即据为辨认它的特征,由于它是表阳证,治宜发汗以解表,若用吐、下、火劫之均当严禁。自汗出(指中风型)和不汗出(指伤寒型)为极易区分的两种类型,两者虽均须发汗,但前者必须用桂枝汤法,而后者必须用麻黄汤法,并随证候的出入变化,而行药味的加减化裁,以是则有桂枝汤类和麻黄类两大系别的发汗方剂。见于本篇者,则桂枝汤类计有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人参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15方。则麻黄汤类,计有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文蛤汤等7方。另有桂枝麻黄合方,计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3方。以上共25方,但其中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四者均属少阴病的治剂。小建中汤和桂枝人参汤,均用于表里并病,亦非专于解表的太阳病治剂。除此6方,则有关太阳病的发汗剂,亦只19首,即是说有关此19方的证治,均属于太阳病,此外,大都属于救误应变之治,而不属于太阳病也。
麻黄汤用于发表,桂枝汤本为解肌,故前者宜于表实,而后者宜于表虚。若麻黄汤发汗后,表不解,不可再用麻黄汤,而宜易以桂枝汤。但桂枝汤发汗后,表不解,仍宜再与桂枝汤,而不得易以麻黄汤。下之后表不解,亦宜桂枝而不宜麻黄。此外,表里并病,若里实须攻者,必须先解表而后攻里。若里虚须补者,必须先救里而后治表。但太阳少阳并病,或少阳阳明并病,均当治从少阳,汗下俱属逆治,此皆用药定法,不可不知。
小便不利,水停于里者,若不利小便,则表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水则病变百出;若里有水饮者,亦须于发汗药中兼逐水饮,表乃得解,治太阳病须注意于此。
素有瘀血潜伏于体内,一旦外感,往往诱发其人如狂的瘀血证,桃核承气汤、抵当汤丸皆为治此证的要方。妇人因月经关系,经来外感有热入血室之变,均非太阳病,但常于太阳病时见之,因一并提出详加论述。
结胸、心下痞亦均与太阳病无关,由于多因太阳病误下所致,故亦详述其证治,但证不是太阳证,方亦不是治太阳证方。
柴胡诸方本属少阳病的治剂,以太少合病和并病治从少阳,故于太阳病篇论述较详,不可误为太阳病而有柴胡证也。
风湿相搏病本属表,但所出证治尽属少阴,盖太阳与少阴病位皆在表,只是阳阴属性不同,治阳即须知阴,前之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亦皆治属少阴,前后用意同。
总之,仲景以六经名篇,只是分论六种类型的证,而不是六经发出来的病,诸家多误于六经名称,乃以为太阳病篇都是论述太阳经所发的病,实属大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