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合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黄连、黄芩除热解烦,芍药、阿胶、鸡子黄,养血补虚,故治上焦有热,阴血不足,而心中烦悸不得眠者。
【按】久痢、便脓血或血便,以及诸失血证,而心中烦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验。
【解读】本方证主要为心中烦,不得卧,胡老从少阴病传变规律解,认为属少阳,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联系了胡老有关注解,应做进一步合理解答。胡老在讲解桂枝加芍药汤证时指出:“其实此腹满并非太阴病的虚满,此时痛,亦并非太阴病的寒痛,是阳证而非阴证”,明确了芍药有补血、解痉挛而有清热作用,是治阳明里热兼血虚者,而不是治太阴虚寒。黄连阿胶汤中的黄连、黄芩苦寒清热,阿胶、鸡子黄亦皆甘寒养血清热,全方无一如小柴胡汤中有甘温者,故黄连阿胶汤为治里热兼养血之剂。再参看胡老在按语中说,本方治“久痢便脓血或血便”,更可知,本方的适应证明显为阳明里热证。故本条应解为:少阴病二三日传里,里热复血虚而致心烦、不得卧。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注解】里有寒,则口中和。胃中有饮,则背恶寒。少阴病一二日,即见此候,急当温中逐饮,缓则必并于太阴而吐利也,故当灸之,并以附子汤主之。
【按】《金匮要略》“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少阴病本虚,虽得之一二日,尚未传里,但口中和,背恶寒,里寒有饮的为候已显,法当温中逐饮以救里,可止吐利于未萌,此即良工治未病的手段。至于当灸何穴,书中无明文,诸家有谓鬲关(第七椎下两旁三寸陷中)及关元(腹中线任脉脐下三寸)各穴,是否,存以待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