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对临床期或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仍很重要。2.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严格控制高血压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贝那普利、科素亚及硝苯地平。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标准为每天每千克体重0.8g。持续的高血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注意饮食的量及进餐时间等。

【病种简介】 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sis)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20年时约有半数以上会出现蛋白尿,肾脏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化,伴肾小管透明空泡变性及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硬化等改变,称为糖尿病性肾病。主要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累及肾血管。病因与下列因素相关:①糖代谢异常;②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损害;③脂代谢紊乱;④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⑤氧化应激,反应性氧代谢产物产生过多;⑥遗传因素。

(一)临床表现

1.蛋白尿 糖尿病损害肾脏可累及肾脏所有结构,首先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出现蛋白尿,尿清蛋白排泄率(UAE)>30mg/dl是预测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2.水肿 肾小球滤过率持续明显下降,持续性大量蛋白尿,营养不良,出现水肿。

3.高血压 糖尿病损坏全身血管系统,肾脏出现小动脉性肾硬化,加上心功能障碍,水钠潴留,出现高血压。

4.肾功能不全 随着肾脏累及的严重程度,出现肾功能持续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持续明显下降,持续性大量蛋白尿,最后需要透析治疗。肾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二)治疗原则

1.控制高血糖 一旦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应该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可使其得到部分逆转。即使对临床期或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仍很重要。

2.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加速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严格控制高血压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理想的血压水平为不超过120/80mmHg,对一些并发神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者血压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利尿药不应该作为一线用药;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对糖和脂质代谢有影响;而α受体阻滞药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小,如哌唑嗪。糖尿病肾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是贝那普利、科素亚及硝苯地平。

3.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 高蛋白饮食能增加肾小球的灌注和压力,加重肾血流方面改变;低蛋白饮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的速度。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标准为每天每千克体重0.8g。

4.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如果不小心使用了肾毒性药物,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肾功能损害。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应用某些药物时,一定要详看药物说明书或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5.透析治疗 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血透或采用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有条件者可做肾移植。

【病种环节护理及特色】

(一)预见性护理

1.评估病史资料

(1)病因: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饮食、遗传家族史、精神因素、生活和工作环境等。

(2)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有无尿微量清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神经末梢麻木的表现。患者的营养状况、眼底改变。

(3)精神情感状况。

(4)查体:有无双下肢水肿、眼睑水肿,贫血貌。

(5)辅助检查:尿液检查是否有蛋白,血生化检查肾功能的改变,血色素的变化。

2.判断危险因素

(1)有急性肺水肿心衰的危险。

(2)有代谢性酸中毒的危险。

(3)有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危险。

3.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血压心率的升高反应、患者体内水负荷加重情况,定期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加强饮食、运动护理,控制血糖。持续的高血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注意饮食的量及进餐时间等。①饮食指导。每日所需的饮食数量、质量、餐次,应根据病情、体型、年龄、生活习惯及家庭经济状况而定。美国糖尿病协会(JMJ)推荐的饮食结构中,蛋白质应占热量的10%~20%,脂肪占30%,糖类占45%~50%。患者蛋白质消耗与常人相同,加强肠道营养能明显减慢疾病恶化,改善全身状况。患者对纤维素的需要同常人一样,为20~30g/d,纤维素量增加过快会引起胃肠道副作用,须逐渐进行,若所服药物对水量无限制,应多喝水,因为纤维素摄入过多,饮水较少也会导致便秘。通常患者钠盐摄入同常人无差异,若患者有轻度或中度高血压,钠盐摄入应少于2.4g/d;若高血压和肾病同时存在,食盐不超过2.0g/d。微量元素铬、镁缺乏患者补充后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锌元素的补充与否对血糖的控制无明显影响。利尿药的使用须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另外,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药会引起高钾血症,故补充钾盐必须慎重,只有在机体确实缺钾的情况下进行。烟酸的补充能改善血脂,但会引起胰岛素耐药,导致血糖难于控制。饮食计划还应根据个体分别制定。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制定患者能够完成的方案,对于部分欠缺自觉性的患者,还应要求家属的监督和配合,有条件的则可进行远程饮食指导。②运动指导。依年龄、性别、病情程度、身体状况及是否有合并症等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推荐至少应隔日运动1次,其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运动前应有舒缓伸展热身运动,以避免骨骼、肌肉的损伤,运动中应用自我评估方法,避免运动过量而出现不良反应,运动后做调整运动,伸展放松肌肉,以防止运动后血压下降出现头晕、晕厥。对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运动前后及时监控血糖,运动中随身携带食品避免低血糖发生。

(3)加强服用降糖药物指导。①磺脲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宜在餐前30min左右,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②双胍类药物适合于饮食控制效果不佳、肥胖的患者。此类药物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应在餐后服用。③胰岛素的应用。胰岛素应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忌阳光暴晒及冷冻。如过期或出现结晶均不宜再使用。注射胰岛素可行皮下交替注射法,如将胰岛素注入腹透液时,操作必须严格无菌。注入后将腹透袋翻转数次,以保证剂量准确,混合均匀。腹透前后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口渴、多尿等,做好血糖、尿糖监测,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由于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应随时注意观察瘘管部位的伤口愈合情况,有血液或漏液,应及时更换敷料。随时观察放出液的性状,一旦发生浑浊或患者出现腹膜炎症状,应及时将放出液取样送检,并予以抗炎治疗,同时减少腹腔用胰岛素的剂量,以免因腹膜炎时胰岛素吸收增加而致低血糖。④培养自我监测血糖。自我监测血糖、尿糖是近年来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之一,在患者了解血糖测定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学会使用血糖仪、尿糖试纸测定血糖、尿糖,以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4)定期监测尿常规、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微量蛋白尿;积极控制高血压,保护肾脏。

(二)时机护理

1.蛋白尿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最初为间歇性,运动试验可呈阳性,以后渐呈持续性,尿镜检可发现血细胞和管型,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低下,血脂升高,最终发生肾衰竭。一般地说,出现蛋白尿后,患者的预后比无蛋白尿显著较差。因此应积极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长期保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且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泌尿系感染。护理上,应鼓励患者多食优质蛋白,宜无盐或低盐饮食,详细记录饮水量和尿量,包括一昼夜饮食中的水分和饮水量及小便排出量。每周测体重2次,观察水肿消退情况,以供治疗时参考。

2.血压增高时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可使血压增高,而高血压反过来加速肾病的发展,且使肾脏内压力增加,这种恶性循环可因控制高血压而被中断,因此,控制高血压不但可以减少蛋白尿,且可以使肾衰竭末期的到来延迟。护理上应首先向其宣传有关医学知识、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安排适当休息,在饮食上应限钠,每日控制摄取钠盐2g,每日测血压4次,注意血压动态变化,如发现波动或上升趋势,及时进行治疗,适时应用硝苯地平、硫甲丙脯酸等降压药物,降压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血压下降过快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出现水肿时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由于蛋白质丢失及肾脏本身的病变,多出现全身水肿,以双眼睑及双下肢为明显,患者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缺乏、睡眠欠佳等症状。由于水肿皮肤抵抗力和愈合力减低,弹性逐渐丧失,容易受损伤,应经常擦洗和翻身,并保持被褥干燥和平整,每日用50%的乙醇擦背及骨突出处按摩,以免发生压疮。严格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态及有无血尿、尿闭、抽搐等。随时发生及时处理,对尿毒症出现的先兆,如精神抑郁、失眠、肌肉震颤或抽搐、皮肤瘙痒,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医师处理。

(三)特色护理

1.动静脉内瘘护理

(1)内瘘血管的选择及监护:糖尿病患者血管呈粥样硬化,弹性差、壁厚且不平直,做内瘘时选择搏动强及弹性好的动脉;选择粗壮、平直的静脉。术后检查血管是否通畅,静脉侧能触到震颤,听到杂音,表示血管通畅;末梢侧常有轻度水肿,抬高术侧肢体后水肿可减轻;禁止在术侧肢体进行采血或注射,并注意局部勿压迫或测血压;睡觉时勿使术侧弯曲、受压,以免内瘘血管阻塞。术后2~3d换药1次,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感染、水肿;术后3~4d,于吻合口10cm以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切勿浸湿伤口敷料),每次20~30min,2~3/d,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助于内瘘扩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功能锻炼,嘱患者多做握拳、握球运动,尽快使静脉动脉化。

(2)内瘘感染的预防护理:因糖尿病患者全身抵抗力差,很容易引起局部及全身感染。①严格穿刺部位的局部消毒,消毒面积上至静脉穿刺点上缘5cm,下至动脉穿刺点下缘5cm。②拔针时严格无菌操作,准确按压穿刺点,且避免更换按压敷料时造成穿刺点污染。③加强患者透析间期的自我护理指导,要求患者在穿刺创面尚未愈合的情况下,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且不可沐浴,避免穿刺点污染。④自觉穿刺部位红、肿、发热时,应主动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对症处理。采取上述预防和保护措施使内瘘的感染降至较低水平。

2.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在内瘘成熟前过渡使用。但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比较严重,内瘘成功率低,有时亦不得不使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永久性血管通道。本组有25例行中心静脉置管。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致管腔堵塞,加之血糖高,穿刺部位易感染,感染与栓塞限制了中心静脉置管的长期使用。

护理措施为:①每次透析前严格消毒置管出口处皮肤和外露导管、导管口。②插管处皮肤如出现红肿、渗液予庆大霉素湿敷,如渗液较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除湿敷外予全身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拔管。③置管出口处皮肤每周换药3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④浓肝素封管。肝素100mg加生理盐水1.5~3ml封管,可保持1~2d,每周透析3次以上者不必更换,用此法封管很少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

3.饮食护理 糖尿病透析患者,由长年的低热量饮食转变为高热量、高蛋白、低盐的透析饮食。调整饮食习惯,做好饮食指导十分必要。透析患者常常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引起厌食、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加上饮食上的限制,能吃的符合口味的更少,使饮食中能量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在饮食管理上,需要各科室医护人员协作,尽可能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治疗的必要性。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符合患者嗜好的食谱。同时详细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及体重、血糖、血压等变化,把饮食与病情更直观地联系起来。

4.合理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常规透析后,仍需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控制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透析过程中会丢失一部分糖,因此患者透析当日的胰岛素用量须作相应调整。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5.心理护理

(1)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在做宣教时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宣泄法使患者发泄愤怒的情绪,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疾病的治疗前景并请恢复较好的患者介绍经验,消除患者悲观、愤怒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这类患者情绪稳定后均很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内疚混乱不良情绪:对于这类患者需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我们,让其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疾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平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焦虑恐惧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并提供疾病的忠告,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并介绍意志坚强的住院患者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洞察法”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四)健康教育

1.遵守饮食疗法的规定,监测血糖的变化,制定每周食谱,合理使用胰岛素。

2.避免感染,不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餐馆、舞场等地,在抵抗力弱时外出戴口罩。居室经常通风,每周醋熏1次。被褥常晒勤洗。个人卫生每周彻底清洁1次。

3.女患者应避孕,一但怀孕应与医师联系,决定处理方法。

4.定期复查,每2周到医院检查1次血、尿常规,肾、肝功能。

5.出现水肿、尿蛋白和体重迅速增加,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不擅自用药,特别是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感冒通等。遇有感冒可选择中药制剂或到肾脏专科门诊就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