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种简介】
牙颌面畸形(maxillofacial abnormalities)系指因颌骨发育异常而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常伴牙及口颌系统功能障碍与颜面形态异常。与基因遗传或胎儿发育期的母体内环境影响、生长发育阶段的代谢障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损伤、营养不良、局部血供障碍、不良习惯等有关。本病可通过正颌外科进行矫治。
(一)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为错,特别是骨牙颌面畸形患者,往往存在颅与颌,
与颌,以及上、下颌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异常。有颌骨发育过度与发育不足2大类,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畸形可以是对称性的或非对称性的。
2.并发症 牙颌面畸形可以引起错,影响外观形象,影响咀嚼生理功能,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心理。
(二)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非手术正畸。对于错畸形较轻的患者,可以用非手术正畸。牵张成骨术已成为新的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有效办法(图11-1,图11-2)。
图11-1 错患者治疗前
图11-2 错患者治疗后
【病种环节护理及特色】
(一)预见性护理
1.评估病史资料
(1)评估患者一般资料: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入院方式、健康史、精神状况等,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全身皮肤情况。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是否正常。X线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是否正常。
(2)评估患者有无吞咽困难,颌面部有无疖肿、破损,口腔卫生状况,有无龋齿、溃疡、活动性义齿。
(3)评估患者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2.判断危险因素 有窒息的危险。
3.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
(1)外科手术后,需留置经鼻置气管插管,为了防止呼吸道因手术创伤,局部组织水肿,而引起患者窒息,术后一般均需带管24~48h。
(2)插管期间要保持气道通畅,无痰液堵塞,必须做雾化吸入治疗来保持气道的湿化,以便痰液吸出,一般为1h1次雾化吸入。插管口处覆盖无菌湿纱布,保持气道的湿润及通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时吸痰。
(二)时机护理
1.术前护理
(1)按颌面外科一般护理及全麻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饮食护理:术前晚进清淡饮食,零点后禁食水。
(3)术前肠道准备:术前21:00开塞露40ml灌肠。
(4)皮肤准备:术前3d饭后用1∶5 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对于牙结石较重的患者需要洁牙,有牙齿松动的,需要拔除,充填龋洞,男士刮胡须。对于需要取骨的患者,用肥皂水清洁术区皮肤。
(5)心理护理:充分与患者沟通,讲解成功病例和让患者看图片,让患者树立自信心,教会患者全麻后床上排痰、翻身、排便及简单的手势对话方法,告诉患者术后所留置的管道,以取得理解和全面配合。
2.术后护理
(1)按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道是否通畅和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留置管道的观察和护理:术后患者留置管道较多,包括经鼻置气管插管、切口引流管、胃管、静脉输液管、氧气吸入管、留置导尿管,要保证各管道通畅固定。尤其是经鼻置气管插管,一定要保证通畅固定,雾化吸入1h1次,起到湿化和稀释痰液的作用,及时吸出鼻插管和口腔的血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对于切口引流管,详细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卧位护理:患者清醒后,可摇高床头或半卧位,以减轻面部水肿。
(5)局部护理:局部冷敷。术后24h内冰袋冷敷手术部位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肿胀。患者卧床期间,应协助其卧位舒适,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满足生活上合理需求。做好晨、晚间护理。
(6)口腔护理:三餐后和睡前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或0.9%生理盐水冲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术中牵拉和器械灼伤造成的口唇肿胀、糜烂,术后用抗生素油膏涂口唇,避免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7)饮食护理:术后当天禁止从口腔进食,靠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术中植骨的患者术后禁食,次日可放置胃管,进鼻饲饮食。正颌外科患者要数周甚至数月颌间结扎,要教会患者用橡胶管通过磨牙后间隙或缺牙间隙进入口咽部进流食,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三)特色护理
1.口腔冲洗 术后颌间结扎后患者无法张口,牙齿上有金属固定物,用棉球擦拭的口腔护理方法不适用。可采用口腔冲洗法,冲洗去除食物残渣和分泌物。具体方法:三餐后和睡前,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或0.9%生理盐水冲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术中牵拉和器械灼伤造成的口唇肿胀、糜烂,术后用抗生素油膏涂抹口唇,避免感染。
2.术后进食 正颌外科患者需要数周甚至数月颌间结扎固定,要教会患者用橡胶管,通过磨牙后间隙或缺牙间隙进入口咽部,进流质饮食。
(四)健康教育
(1)术后颌间结扎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如颌间固定有松动,应及时就医给予加固、调整,并嘱患者颌间固定期间口腔应制动。
(2)进行张口训练,拆除颌间固定后应做张口训练和开始咀嚼,恢复功能。
第一期:下颌运动锻炼是在解除颌间结扎后,患者每天做张闭口、前伸和侧向运动,每次2~3min,每日4次,以肌肉无疼痛为度,锻炼时间和次数可逐渐增加。当患者张口度达到10~15mm时,可借助双手进行被动张口运动。具体方法有①将双手拇指和示指分别放在上下颌两侧的尖牙或双尖牙上,然后以适当的力量推动下颌;②将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插入上下切牙之间,缓慢分开二指间的距离;③用示指勾住下颌中切牙,使用柔和力量向下协助开口(此法对接受下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的患者禁用)。被动的侧方运动是将手置于同侧下颌体部,用力推下颌向侧方运动,另一只手置于对侧颧部向反方向用力,左右交替锻炼以增加翼外肌的力量。
第二期:进行肌肉耐力和强度训练。一般在颌间结扎拆除后2周,张口度达到20~30mm后开始。首先是非阻力锻炼,让患者上下后牙用力咬合5s,然后松弛5s再咬合,反复进行,每次锻炼3min,或在两侧磨牙间放置咬合板进行上述锻炼。如患者无特殊不适感,1周后可进行抗阻力锻炼。将配有不同阻力的咬合板或开口器放在后牙面,也可使用由文具类或弹簧制作的简易开口器,让患者进行张闭口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应告诉患者避免使用最大咬合力,以防发生牙、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疼痛。
(3)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漱口,预防继发感染。
(4)伴有手术暂时损伤下齿槽神经引起的下唇麻木者,应嘱患者不可进食过烫食物,以免造成烫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