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学特征为:①扰乱了透明软骨的代谢,滑膜滑液的功能,而导致透明软骨发生退行性变;②损伤的软组织在畸形的位置上愈合,导致软组织挛缩;③髋臼内外血肿,由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关节囊破口已与股骨颈基底部严重粘连,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

髋关节脱位超过3周被认为是陈旧性脱位,多为新鲜髋关节脱位漏诊所致。

漏诊原因为:①早期多发伤患者,伴颅脑损伤处于昏迷状态,致使了解病史和查体不细致;②并发同侧股骨干骨折,掩盖了脱位的体征;③并发其他胸、腹、小腿、膝部等损伤,使医师忽略了髋关节脱位的体征而造成漏诊,延误复位。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学特征为:①扰乱了透明软骨的代谢,滑膜滑液的功能,而导致透明软骨发生退行性变;②损伤的软组织在畸形的位置上愈合,导致软组织挛缩;③髋臼内外血肿,由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关节囊破口已与股骨颈基底部严重粘连,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

决定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取决患者脱位的时间、类型、年龄、职业及对功能的要求;②股骨头的活力;③复位前应摄髋关节的牵拉像,有助于判断软组织的挛缩程度;④若并发髋臼骨折,股骨头仍有活力,不超过3个月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超过3个月应考虑行全髋关节成形术,青壮年患者若为体力劳动者选用关节成形术应慎重,必要时应考虑行关节融合术。

1.牵引复位 单纯脱位患者若股骨头具有活力,脱位不满3个月可通过骨牵引逐步复位,因患肢已存在废用性骨质疏松,强行手法复位易造成医源性骨折。牵引复位可通过胫骨结节骨牵引悬重18kg,在持续牵引下使肌肉松弛,隔天拍片在股骨头牵到髋臼水平或下方,逐渐外展下肢减少牵引重量,一旦股骨头复位进入髋臼,持续牵引6周,牵引期间同样须行下肢肌肉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

2.手术切开复位 适用于年轻的重体力劳动者,股骨头仍保留有活力。超过3个月而未复位者,因髋臼内充满纤维组织,已不能达到同心圆复位,须考虑切开复位。术前应先行骨牵引,以松解软组织,否则极易在手术中因强行牵拉复位而损伤坐骨神经,术中清除股骨头周围及髋臼内所有瘢痕组织和碎骨片,显露关节软骨,如大部分完整可行复位:反之大部分破坏,要改行其他手术治疗方式。通常手术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分析判断关节软骨和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在做手术切开复位前应有多种方案的准备。

3.截骨术 超过6个月以上陈旧性髋关节脱位,即使切开复位也极为困难,并且关节软骨也发生退变。为改善肢体的力学性能和平衡,后脱位可行粗隆下外展截骨术,由内收、内旋、屈曲畸形改为功能位。前脱位的行粗隆间截骨术,沿大小粗隆截断股骨,然后内收、伸展和内旋下肢,若有条件截骨部位应行内固定,否则应用髋人字形石膏固定至截骨部位骨愈合。此方法虽可保留髋部的部分活动,下肢仍短缩和负重后有疼痛症状,随人工关节的进展,此方法已很少采用。

4.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年龄较大,而无需做重体力劳动者,在行此手术前同样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牵引松弛软组织、手术前做好详细的神经血管的检查,后脱位者应着重坐骨神经,前脱位为股动脉和股神经,因脱位后常因解剖位置的改变,术者应有充分的判断和估计,以免术中损伤。

5.其他关节成形术 包括关节切除术、关节成形术。关节切除术适合有症状不需要体力劳动者。术后关节保留一定活动,但力量和稳定性差。Nagi等采用改良Girdlestone关节成形术,前侧入路显露股骨颈,股骨头下截骨,多保留股骨颈。可作为全髋关节成形术之前的一种临时性手术。

6.关节融合术适合于年轻的体力劳动者,术后关节稳定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