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工关节脱位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闭合复位,然后通过石膏和支具固定,待关节周围软组织修复后,使髋关节重新获得稳定。对于早期髋关节脱位,通常可行非手术治疗,但对晚期髋关节脱位由于软组织已经得到修复,而再次修复需要的时间也较长。一般情况下应该固定3~6周。应根据髋关节脱位的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外展位石膏固定。如在屈髋后脱位时,采用伸直外展位石膏固定。在内收外旋位前脱位时,可采用屈髋外展内旋位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无效或反复脱位的患者,应考虑手术去除脱位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采用牵引的方法,因为牵引会使肌肉等软组织张力下降,导致关节更加不稳定。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导致关节脱位的各种因素,使关节重新获得稳定,主要包括调整髋臼或股骨假体的位置,清除髋关节周围多余的骨质,调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张力,必要时需采用一些特殊的限制性稳定装置。
手术治疗首先是要调整髋臼假体或股骨假体的位置,恢复假体股骨头髋臼间的对合匹配关系。一般情况下,髋臼假体应放置在外倾35°~45°,前倾10°~20°。为了保证髋臼假体位置的良好。在放置假体时可以将放置髋臼假体分为两个步骤,先将假体放置在外倾40°位,然后再将假体向前推15°,则能保证髋臼假体位置的正确。而股骨假体的放置应将假体横径的长轴放置在与股骨颈长轴相吻合的位置。如果要调整股骨前倾角,则使股骨假体橫径长轴外侧靠向大粗隆顶点。若要确定髋臼前倾的度数,可以将髋关节轻度屈曲,使股骨头与髋臼周边等宽,此时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即髋臼的前倾角。通过股骨头和髋臼间的对合关系判断髋关节的稳定性。通过屈髋可了解髋关节后方的稳定性,伸髋和伸直外旋股骨观察髋关节前方的稳定性。由于假体的位置非常重要,假体试模的应用就非常重要,但在假体的安放过程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按需要放置假体的位置,目的就是要获得髋关节的稳定。通过手术清除髋臼周围增生的骨赘,特别要观察髋关节在各个方向活动时是否与假体发生碰撞,从而使假体脱位。通过手术调整软组织的张力,可通过提高股骨假体的位置,使髋关节的软组织张力提高;或采用不同偏心距的假体,提高软组织的张力而又不增加肢体的长度。通过股骨头的高低只能对髋关节张力进行微调。必要时还可通过大粗隆截骨来调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张力以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若上述各种方法均已采用,并确定假体位置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些特定的假体,或稳定装置来获得假体的稳定性。主要有限制性髋臼假体、大直径股骨假体及双动股骨假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