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按摩基本手法

按摩基本手法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失眠、心绞痛、腰痛、腰腿痛、腹痛、胃痛、痹证、肢体麻木、周身酸痛、筋骨劳损、瘫痪等病症。摩法一般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按摩胸腹、胁肋部的常用手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虚则补之,用缓摩法。本法有舒经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于内科、妇科、骨伤、五官及儿科常见病症。

1.按压法 按压法是最常用基本手法之一,也是一种较强的刺激手法。就是以拇指罗纹面或掌根部(或双掌叠起)或肘尖着力,先轻后重,由浅而深地按压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有节奏地逐渐用力,深压捻动,得气停留5~10秒钟,再将手缓慢抬起,动作要缓和。由于着力部位、用力轻重及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拇指按、屈指按、掌根按、掌面按、屈肘按等多种,宜选择使用。

(1)指按法:用拇指或示、中指罗纹面(或第1指间关节的弯曲突起处)着力按压,多用于经穴或阿是穴(图19)。此法接触面积小,容易控制与调节刺激量,对全身各部都适用,具有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作用。

图19 指按法示意图

(2)掌按法:用掌面或掌根部或鱼际部着力向下按压,可单手或双手重叠压(图20)。适用于面积大而又平坦的部位。掌面按主要用于腹部治疗;掌根按适用于腰部、背部及臀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腰痛、腰背筋脉拘紧以及脊柱侧突或后突畸形等症。

(3)肘按法:屈肘用肘尖部着力按压(图21)。此法力度重,刺激较强,多用于腰部、臀部(或环跳穴处)等肌肉丰厚部位的治疗。可治疗腰肌强硬、顽固性腰腿痛等疾患。

图20 掌按法示意图

图21 肘按法示意图

为了便于治疗,轻按时术者正坐位,重按时术者应取站立势。施术时,术者要呼吸自然、不得屏气、用力平稳、动作协调、由轻而重、逐渐加力。需要较大力度与反复多次操作时,宜用叠揉法。这种按法,作用力强而术者却很省力。患者体位由术者指令。

在着力过程中,用力应平稳、均匀,不得用暴力。特别是胸背部用掌按时切忌暴力,防止肋骨损伤。

本法具有通经活络、松解肌肉、宁心安神、镇静止痛、开通闭塞、调和营卫、祛风散寒、蠲痹壮筋、解痉养肌、温中止痛、矫正畸形等作用。应用范围广,可在全身各个部位及穴位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失眠、心绞痛、腰痛、腰腿痛、腹痛、胃痛、痹证、肢体麻木、周身酸痛、筋骨劳损、瘫痪等病症。

2.摩法 摩法是最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就是用手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的指腹或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移动摩擦,着力面按顺、逆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石室秘录》云:“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施之。”说明摩法就是用手拇指面,或手掌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或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有节律地屈伸、外旋给以柔软的往返抚摩。故《医宗金鉴》云:“摩者,谓徐徐揉摩也。”摩法一般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1)指摩法:就是以拇指或示、中、无名指指面,紧贴在施术部位上,屈腕约160°,手掌抬起,四指并拢着力,肩、肘关节协同于着力面,按顺、逆时针方向做旋转摩擦运动(图22)。

(2)掌摩法:就是掌面紧贴在施术部位上,以腕稍悬屈和掌与前臂微屈,手指自然伸直。指掌着力部必须随着腕关节带动前臂做环旋摩动(图23)。环旋速度120次/分钟。

术者取坐位。在体表上施术,每次要坚持15~20分钟,摩后患者肌肉深层应产生舒服感,且无不良反应。施术时要注意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着力部分要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活动,用力自然,压力大小应以病人感觉有一定压力为宜。

图22 指摩法示意图

图23 掌摩法示意图

本法具有调理脾胃、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和气血、散瘀消肿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重点用于胸胁、脘腹部、背腰部及各关节部。摩腹部,有通便、止泻、健脾、消食等作用,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脘腹胀满、腹鸣、腹痛、脘腹冷痛、食积、便秘、腹泻、胀痛;摩胸部,有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等作用,用于治疗胸闷气滞、胁肋胀痛、厥心痛、肺气肿、胸胁碰伤;摩关节,有消肿止痛、祛风胜湿等作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骨关节炎等病症。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按摩胸腹、胁肋部的常用手法。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虚则补之,用缓摩法。急证多为实证,实则泻之,用泻法。快速顺时针方向摩运,可通调胃肠积滞,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逆时针方向摩运,则能温中止泻,具有温补下元(小腹)的作用。

3.推法 推法是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医宗金鉴》云:“推者,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小儿推拿广意》云:“凡推法必似线行,毋得斜曲。”说明推法就是用拇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先轻后重,逐渐加力,进行单方向向前或向上向外的直线推动。根据推法的操作方向,推法可分为直推、平推、分推、合推等。按术者施术方式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旋推法四种。

(1)指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此法为具有一定功力根基的施术者较为常用,一般用者较少。此法就是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持续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以肘为支点,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来回推按的一种治疗手法(图24)。运用时要注意上肢肌肉放松,沉肩,肘关节微屈、下垂略低于腕,腕关节自然悬屈,使之能往返均匀地摆动,拇指端作缓慢移动,推动速度为每分钟100~120次。本法作用面积小,但深透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和穴位。本法有舒经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于内科、妇科、骨伤、五官及儿科常见病症。其中指罗纹推适用于腹部,治疗胃肠消化系统及妇科病症;指峰推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关节痛、肝郁、痹病等内科病症;偏峰推刺激量小,适用于在头面和五官周围操作,可治疗近视、色盲、鼻渊、面瘫、头痛、耳鸣、牙痛等疾病。

图24 指推法示意图

(2)掌推法:以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着力,向一定直方向推进,也可与另一手重叠,以增大压力(图25)。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部及大腿部等。用于治疗腰脊酸痛、胸胁胀痛等病症。

(3)拳推法:以一手或双手握拳,以大拇指除外四指关节处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图26)。此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等。可治疗腰扭伤、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迟钝者。

图25 掌推法示意图

图26 拳推法示意图

(4)旋推法:以一手或双手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着力旋转推运(图27)。旋推时,要做到指不离穴,掌不离经。反复旋推,使患者施术部位有温热和舒适感。此法适用于头部、腹部。

图27 旋推法示意图

术者指力、耐力要能持续操作15~20分钟,所用推压力能使病人肌肤深层产生酸、麻、胀、痛而体表无不良反应。施术过程中,腕部摆动要灵活自如,不可跳跃,不能用蛮劲。

4.拿法 拿法亦是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医宗金鉴》云:“拿者,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说明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示指、中指或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做对应钳形用力(即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图28)。前者称三指拿法,后者称五指拿法。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续性,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骤然用力。常配合其他手法运用于颈项、肩部、腰部、背部和四肢部穴位,适用于肌肉、肌腱、筋膜之处,如颈肌、斜方肌、骶棘肌、腓肠肌、肱三头肌等。本法刺激较强,有祛风散寒、开窍提神、舒筋通络、镇静止痛、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精神疲劳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脘痞胀、筋骨酸痛等病症。

图28 拿法示意图

施术时多取站势,进行短时间的挤压、揉捏、提起放下,反复进行。动作要协调。提拿的部位主要是人体深层的肌腱、韧带与肌束等条索状组织,故不要仅夹住表皮,更不能用指甲着力抠掐。

5.揉法 揉法是常用基本手法之一。《厘正按摩要术》云:“揉以和之。揉法以手腕转回还,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经络,而脏腑无闭塞之虑矣。”揉捻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或手指罗纹面部分,附着于一定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根据施术时着力部不同,又有指揉法、大鱼际揉法、掌揉法、肘尖揉法之分。

(1)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面或用示指、中指、无名指指面轻按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做轻柔缓和的小幅度回旋揉动(图29)。适用于全身各部经穴。多用于治疗小儿疾病。

图29 指揉法示意图

(2)掌揉法:用掌面或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带动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压力要轻柔缓和(图30)。适用于腰、背、臀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肠胃道疾患,以及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红肿疼痛等病症。

(3)大鱼际揉法:可用于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图31)。余同掌揉法。

图30 掌揉法示意图

揉法施术时,要注意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揉动(使之表皮与内层的软组织之间产生轻柔缓和的内摩擦),腕部活动幅度可逐步扩大,压力要轻柔,一般速度为每分钟120~160次。整个动作贵在柔和,揉转的幅度由小而大,用力由轻渐重。术者的手要紧贴在操作部位上,不得在皮肤表面摩擦与滑动。切不可用蛮劲、强手法施术。

揉法具有调和气血、宽胸理气、消积导滞、疏经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理筋松肌、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淋巴通畅之功效。适用于全身各部施术。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面瘫、脘腹痛、胸闷胁痛和便秘、泄泻等肠胃疾患以及腰背、四肢、软组织损伤等病症。

6.擦法 擦法亦是基本手法之一。就是以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做前后或左右的直线来回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度。一般分掌擦法、鱼际擦法、侧擦法(图32)。

图31 大鱼际揉法示意图

图32 擦法示意图

术者多取站势,沉肩、垂肘。掌擦法,前臂内侧与治疗部位相对,腕、掌与五指伸直,以全掌附着在施术部位上,常用于肩背、胸腹等部位,以治疗呼吸道、消化道疾患以及体虚乏力等症。鱼际擦法,前臂取旋前位,掌面朝下,拇指与第一掌骨内收,以隆起的大鱼际着力。常用于四肢部,以治疗四肢伤筋、软组织肿痛及关节不利。侧擦法,前臂取中立位,腕、掌与手指用力伸直,五指并拢,以小鱼际着力。常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等部,以治疗腰背风湿痹痛、筋脉拘急以及脾肾阳虚等。

本法动作幅度要大,推擦部距离尽量拉长。擦时始稍慢,后稍快,以局部发热为度。操作次数不宜太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推擦10次为宜。

擦法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自然伸开,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但不能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只擦皮肤,不可带动深层组织。擦时应直线往返,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一般速度为100~120次/分钟。

本法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舒展肌筋、滑利关节、健脾和胃、行气活血、软化瘢痕等作用。刺激柔和、温热,功用甚多。可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擦胸背、腹部可产生较缓和的热效;擦腰骶部、夹脊及骶棘肌,可产生较为集中的高热效应;擦四肢部,可产生中等温热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背酸痛、肢体麻木、风湿痹痛、慢性劳损、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胃脘冷胀痛、颈项酸痛、落枕、外感头痛等病症。

7.抹法 抹法为基本手法之一。就是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或手掌紧贴于体表施术部位,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往返缓慢推动(图33)。

抹时动作要柔和而有节律性,用力轻而不活,重而不滞。本法有温热效应。具有宽胸理气、温经止痛、祛风散结、行气活血、开窍镇静、醒脑明目、散瘀通络、除痹胜湿等作用。适用于头面(前额、太阳穴、后发际)、颈项、胸腹及手掌部,可用于治疗头痛、头晕、颈项强直、神经衰弱等病症。

图33 指抹法示意图

图34 法示意图

8.法亦是基本手法之一。就是用手背近小鱼际侧部,或小指、无名指、中指和示指关节部分近小指侧面,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腕关节,做前后连续不断的屈伸、外旋、内旋动(图34)。用侧掌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侧掌法;握拳用示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二指关节凸起部着力动,称为握拳法。动速度为120~160次/分钟。

操作要求持续3~5分钟,所用压力要适当,使治疗部位产生酸、麻、胀感,而体表不感疼痛为宜。手法呈自主动状态,但不能以手或臂去摩擦移动。

本法接触面积大,压力深透有力,适用于颈、肩、背、腰、臀、腿部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对于胸腹部、头面部和小关节等部位不宜应用。

运用法要注意肩、臂、手腕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角,使着力于体表部分要紧贴体表而做往返动状态,不要跳动或使手背拖拉摩擦。运用压力要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

法具有舒筋通络、消瘀止痛、祛风散寒、温经胜湿、活血化瘀、疏松肌肉和筋膜、滑利关节、解痉止痛、缓解肌筋痉挛、增强肌筋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常用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对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肢体瘫痪、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9.梳法 梳法为基本手法。就是以双手指腹或五指屈曲或握空拳,用骨突硬处在施术部位同时或交替梳理、梳搔。一般分为爪形梳法(图35)、掌指梳法(图36)和拳骨梳法(图37)。常用于头部、背部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头痛、头痒、胸背酸困不适、风湿痛等病症。

图35 爪形梳法示意图

图36 掌指梳法示意图

图37 拳骨梳法示意图

10.搓法 搓法为基本手法。一般又为按摩疗法治疗的结束手法。就是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相对用力、做快速的来回搓揉动作,并同时上下往返移动。

搓法有指搓、鱼际搓、掌面搓之分,手法大同小异,多随部位选用。本法适用于腰背、胸腹、两胁及四肢部,其中以掌搓法为主(图38)。指搓多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指、趾等;鱼际搓多用于四肢远端肌肉;掌搓多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如腰背、胸腹、肩背部及四肢近端部等。

图38 搓法示意图

搓法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舒理肌筋、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腿痛、肩背痛、颈椎病、肢体麻木等病症。

搓时要注意双手用力对称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顺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施搓。速度要从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用力要深沉,动作要轻快、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