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肋间神经痛怎么按摩好得快

肋间神经痛怎么按摩好得快

时间:2023-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胁肋刺痛拒按、夜间更甚、痛处固定或季肋处触及硬块者,加揉痛点,揉、按血海,拿、按三阴交和悬钟。按摩时,应避免造成新的皮肤损伤和继发感染。②用经络诊断法:在背俞穴上找准阳性反应点作重点按摩。适用于肋间神经痛。用本法治疗92例,痊愈74例,显效10例,好转8例。

肋间神经痛,属中医“胁痛”范畴。两胁为肝胆经所布,故经云:“肝病者,两胁下痛”。

【病因】 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瘀血停留,或复受风寒侵袭而诱发。

【症状】 胁痛,多在一侧或两胁,痛连小腹,或胁下结块、刺痛不移,或足寒转筋。

【治疗】

方一 大椎、上胸部、膻中、中脘、合谷、太冲、内关、外关、阴陵泉、阳陵泉、肩井、足三里、章门。治法:擦大椎、上胸部,揉膻中,摩中脘,按合谷,掐、揉太冲,拿揉内关、外关、阴陵泉、阳陵泉、肩井,按揉足三里,揉、擦章门。1次20~30分钟。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附记:引自《按摩绝招》。适用于肋间神经痛。加减:胁肋以胀痛为主且走窜者,或情绪波动而增减发作次数,伴胸闷不舒、嗳气频作者,加按揉三焦俞、期门,掐揉神门。胁肋刺痛拒按、夜间更甚、痛处固定或季肋处触及硬块者,加揉痛点,揉、按血海,拿、按三阴交和悬钟。胁痛口苦、胸闷木呆、恶心呕吐、目赤、身黄、小便赤黄者,加按揉脾俞、三焦俞、丘墟,拿按三阴交和悬钟。胁肋持续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者,加揉睛明、气海,分推前额,上推面颊,揉按太阳、风池,摩眼眶,揉擦肾俞,拿、按三阴交及悬钟。

方二 渊腋、极泉、青灵、天泉、曲泽、天府、侠白、尺泽、少海、气户、膺窗、乳根、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俞府、肩中俞。

(1)患者取卧位,外展患侧上臂。术者坐一侧,以一手示指至小指自腋下渊腋穴处向上按摩至腋部极泉穴,再自上臂青灵穴向上按摩至极泉穴,反复3次。

(2)患者体位同上,术者双手相合固定上肢,两拇指相并从腋前天泉穴开始向下推至曲泽穴,反复2~3分钟。用同样方法从天府穴经侠白穴至尺泽穴,再从极泉穴经青灵穴至少海穴。注意动作,用力适中,使局部有酸胀感。

(3)患者仰卧,术者坐一侧,将一手示指至小指并置于患侧锁骨下气户穴,自上而下沿胸骨旁线的肋间隙逐次点按膺窗→乳根→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舍穴,止于冲门穴。反复点按3~4次。注意动作要轻柔,尤其对妇女。

(4)患者体位同上,术者改立头侧,两手拇指分别置于胸骨旁两侧俞府穴处,其余4指抱定胸骨两侧,沿肋间隙自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由上而下至乳根穴水平(女性至灵墟穴水平)。反复3~5分钟。

(5)患者俯卧,术者立于患侧,沿患侧肩胛内侧脊柱缘上的肩中俞穴向下,经气户至肩胛下角内缘止,施点、按和一指禅推法。反复治疗3~5分钟。

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附记:引自《实用家庭按摩》。适用于肋间神经痛。注意:如系带状疱疹所致者,其病有自限性,2周左右可自愈。推拿能缓解症状。按摩时,应避免造成新的皮肤损伤和继发感染。注意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方三 太冲、内关、压痛点、阳陵泉。治法:①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术者以点揉或一指禅推法在相应的夹脊穴上施术2分钟。②在病变局部施以一指禅推法,10~15分钟。③在病变部位和足阳明、足少阳、足厥阴的膝以下经络循行部位上施以擦法,以透热为度。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二)。王启才经验方。每日治疗1次。适用于肋间神经痛。随症加减:肝气郁结者加按揉太冲、内关;瘀血凝滞者,加点揉膈俞、肝俞;痰饮内蕴者,加按揉丰隆、阳陵泉;慢性疼痛者,可于相应夹脊穴施以推法和法。

方四 分型取穴。

(1)风寒湿型:宜疏肝祛风,利湿散寒,和解表里。①推腰肋法:用拇指沿脊椎的两侧肋骨由上而下,沿肩胛骨下顺着肋骨推至腋下,手法宜轻柔。②用经络诊断法:在背俞穴上找准阳性反应点(常在肺俞、肝俞)作重点按摩。再配大杼、风门、风池,用点穴按摩、抹法,宜平补平泻。

(2)肝气郁结型:宜疏肝理气为主。①推腰肋法(同上)。②用经络诊断法:在背俞上找阳性反应点(常在肝俞)作重点点穴按摩、抹法,再配心俞、膻中、后溪。

(3)瘀血停留型:宜祛瘀活血为主。①推腰肋法(同上)。②穴位按摩法:取肝俞、血海、心俞、阿是穴(常在心俞、肝俞找到阳性反应点)。

每日按摩1次,至愈为度。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按摩疗法》。适用于肋间神经痛。用本法治疗92例,痊愈74例,显效10例,好转8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