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脱垂症,中医无此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多见中医的“胃痛”、“呕吐”、“呕血”、“便血”范畴。本病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发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 多由脾胃虚弱,纳运失司,胃失和降,脾不统血,或脾肾阳虚,提气乏权;或因肝郁犯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
【症状】 上腹部疼痛,腹胀,呕吐,嗳气,泛酸或呕血便血,或畏寒肢冷,纳呆等症。
【治疗】
方一 上腹部、中脘、右梁门、下脘、太乙、脾俞、胃俞、三焦俞。治法:术者用右手掌按摩上腹部,着重中脘、右梁门、下脘穴,一般5~6分钟;随后以右手拇指按压右梁门穴3~5分钟,至指下有温热感止。又用右手拇指按太乙穴,逐渐加力,使病人感到酸沉胀时,推向中脘穴,重复5次。再用大鱼际揉上腹部,以中脘穴为重点施治3~5分钟。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各30~50次。手法治疗后上腹部用石蜡块或热水袋热敷20~30分钟。每日治疗1次,24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按摩疗法》。适用于胃黏膜脱垂症。用本法治疗24例,痊愈6例,好转15例,无效3例。
方二 上腹部、任脉线(自剑突下至曲泉)、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内关、足三里、右梁门、太乙、中脘。治法:术者用右手掌按摩上腹部,重点在胃脘部(上、中、下脘),一般为7分钟,随后以右手拇指按压右梁门穴3~5分钟,至指下有温热感为度。又用右手拇指按太乙穴,逐渐加力,使病人感到酸沉胀时,推向中脘穴,重复5~6次。再用大鱼际揉上腹部以中脘穴为重点揉3~5分钟;又用拇指或示、中指并拢推揉任脉线,往返推揉5次;再揉脐周2分钟。用双手拇指揉按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内关、足三里各50~100次。术后用自拟提膜散外敷中脘穴,每日换药1次。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附记:笔者师授经验方。适用于胃黏膜脱垂症,笔者用本法治疗30例,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
附:提膜散,药用黄芪30克,党参、白术、乌贼骨各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升麻、枳壳各5克,炮姜、白及各6克。共研细末。每取本散20~30克,用陈醋或温开水适量调和成软膏状,外敷中脘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若加用本方改为汤剂,水煎服,效果尤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