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是由脊髓灰质炎引起的以神经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急性期过后,常留有后遗症。属于祖国医学的“痿证”范畴。治愈颇难。
【病因】 多因风热暑时邪由口鼻而入。初起在肺胃,继而侵及经脉,而致气血运行受阻、渐致肢体瘫痪。至后期多形成本虚标实之证。
【症状】 急性期过后出现肢体瘫痪,肌肉松弛萎缩,躯体、四肢畸形。如脊椎前凸或侧凹、关节脱臼变形(如马蹄足、内翻或外翻等)、站立不稳或跛行。
【治疗】
方一 ①瞳子髎、颊车、地仓、合谷。②大椎、肩井、肩髃、曲池、阳池、合谷等。③肾俞、命门、腰阳关、居髎、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解溪、昆仑、足三里、阳陵泉等。治法:随证取穴。面部瘫痪取①组穴;颈部及上肢瘫痪取②组穴;腰及下肢瘫痪取③组穴。操作手法以推、拿、按、搓、摇等为主,随证灵活运用。每日1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均可采用。此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功能的恢复,故用之有效。
方二
1.施术原则 按摩结合胶布固定法的施术原则是“紧侧放松,松侧收紧,矫枉过正,胶布固定”。紧侧是指肌肉紧缩的一侧,反之就是松侧。矫枉过正,就是根据物理学“弹性变形”的原理进行矫正。具体地说,就是矫正畸形,使他超过正常的角度。如内翻足的矫正,就必须矫正成外翻足姿态,然后再作胶布固定。
2.按摩手法
(1)推法:用手掌根或拇指在紧侧从肘或膝处向手或足的方向;在松侧则从手或足向肘或膝的方向徐徐推动。
(2)揉法:用手掌或拇指腹在紧侧,从肘或膝处向手或足的方向;在松侧则从手或足处向肘或膝的方向做连续揉动。
(3)弹法:用拇指或示指将肌腱挛缩处捏住,做捏挤的弹动。
(4)理法:用拇指和示、中二指将紧侧的肌腱捏住,从上而下地理顺。
(5)摇法:一手握住腕或踝的上方,一手握住手或足,先向紧侧做轻度旋转摇动,随即向松侧做由小而大范围的旋转摇动。
(6)拨法:用拇指在腕或踝关节周围,从手或足处向肘或膝的方向顺肌腱左右拨动。
(7)扭法:拇指和其余四指张开,将前臂或小腿握在手内,逆着肌肉扭斜的方法,从腕或踝处向肘或膝的方向做螺旋状的连续扭动。
(8)动法:一手握着腕或踝的上方,一手握着足或手,先向能动、后向障碍的方向做被动的屈和伸的运动。
每日按摩1次,至病愈为度。
3.胶布固定法 每次按摩操作后,随即用胶布粘贴,做反畸形固定。固定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患儿的大小及病情而定。患儿越小,间歇时间越短。一般是每日、间日或隔3~5天直至1周更换1次胶布。胶布粘贴于手或足的一端(起点),牵拉贴于肘或膝的一端(止点)。为了防止皮肤出现过敏破皮,起止点可常移动。万一皮肤出现过敏破皮时,可在局部涂抹紫药水或滑石粉。下一次粘胶布时,在患处垫一块纱布,使之和纱布脱离接触。在止点上固定小胶布条时,不要在患肢作双形缠贴,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适用于小儿先天性手足畸形。从1969年3月到1985年5月,共收治小儿先天性手足畸形184例,全部为3岁以内小儿,疗程全在1个月内,其中180例完全治愈,功能形态恢复正常。治愈率达99.8%。
方三
1.分期治疗手法 筋骨之间有着“筋束骨”、“骨张筋”的共存与制约关系。有步骤地选用合适手法、器械及固定形式,十分必要。
(1)活络舒筋期:全部病例均采用推拿、揉捏、扳按、牵引等手法。每日1~2次。循序渐进、松解挛缩肌肉、逐渐加大反畸形方向活动幅度。视年龄、类型决定取用手法侧重点。此期一般3~10天。
(2)矫正固定期:即用手法矫正结合固定,进行矫正性慢性整复。反畸形方向活动度达接近正常位时,则以所需器械和方式固定(2~7天),待适应后重施上法,使其渐趋保持于矫正位。对于复合畸形,首先矫正跗跖关节、跗骨间关节的内收或外展,然后依次矫正内外翻、跖屈、仰趾。
(3)调整观察期: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全身与局部情况,继第二期、适时(间隔4~8天)拆开固定,清洁局部。调整固定达预期效果时,视其确无畸形、复辟或无复发倾向时,方可解除固定,观察1~3周,或同时结束治疗。并教会婴儿父母做反畸形手法及护理,巩固疗效。
(4)施术要求:熟练手法与灵活运用。二者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治疗全过程。同时注意适应证。手法要适度,施力遵循由轻渐重,由重渐轻而结束。矫正固定应循序渐进,切勿强行粗暴,妄求速成,以免产生医治性损伤。
2.马蹄足施术手法
(1)一手中、示指贴于足背跗骨部,拇指贴于足底跖骨头部,令伸膝,拇指向上顶推,中、示指持续牵引,逼足背伸。
(2)另手以拇、中、示三指于小腿后侧自跟部而上,又自上而下捏、揉小腿筋肉10~20遍;再以示、中指紧弛相同、上下按压后侧筋肉10~20遍;后以示指桡侧面来回向上下推20~30遍,促使腓肠肌、比目鱼肌、胫后肌等舒展。足背与胫前夹角达50°~70°时,则上马蹄矫正器,渐逼足背伸达45°。
3.仰趾足(跟行足)施术手法
(1)一手四指贴于足背,力点于跗跖关节部,拇指贴跖面以扳牵手法,使足跖屈。
(2)另手于踝关节前、内、外侧及小腿内侧,自下而上以拇指按揉20~30遍;再紧弛相同以拇指按压踝部背伸肌腱20~30遍;后自下而上推拿20~30遍。以促进胫前肌及趾长伸肌等舒展。
(3)胫足前夹角达100°~130°时,则上凹形长板,绷带包扎,逼足渐至180°跖屈位。
4.内翻足施术手法
(1)一手拿住前足,作被动外翻;一手掌面向上,拇指抵住外踝上,余指抵住跟内侧,对向一紧一松用力30~40遍,逼跟趋于正常位。
(2)一手向外翻位逼紧跟部,一手以拇指从内踝下向上按揉小腿前侧、内侧、后侧之筋肉20~30遍,自下而上推拿20~30遍,以促进胫后肌、胫前肌、趾、长屈肌等舒展。
(3)跟部接近正常位时,则上跟内外翻与前足内外翻矫正器。
5.外翻足施术手法
(1)一手掌面朝上,拇指抵住内侧踝上,余指抵住跟外侧,对向一紧一弛用力向内翻位逼紧跟部;与此同时,另一手拿住前足,协同作内翻活动20~30遍。
(2)跟部一手改拇指、示指错对用力,中指、环指抵住足背外侧,逼足内翻;另一手由下向上以拇指紧弛相同按压前外侧及小腿外侧筋肉20~30遍,再按揉10~20遍,后由下向上推拿10~20遍,促使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舒展。
(3)跟接近正常位时,则上跟内外翻与前足内外翻矫正器。
6.跖内翻足施术手法
(1)一手握住前足,逼足外翻;一手拇指于足内侧、跖侧上下游动按摩20~30遍,使趾长、短屈肌及胫前肌舒展。
(2)1~3日后,则可以上前足内外翻矫正器,固定前足于外翻位。
关于复合畸形、马蹄内翻足、马蹄、外仰趾内翻足、仰趾外翻足,可综合参照上述方法,触类旁通,进行施术治疗。
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民间疗法》。适用于小儿先天性畸形足。用本法治疗54例,结果:疗效优者(畸形消失、跟正足平、关节活动良好、步态正常)42例;良者(畸形矫正、跟正足平、前足内收小于10°、关节活动良好、步态微显“八”字)10例;差者2例。总有效率达96.3%。
本法与配穴方二,同样适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同类证型。用之临床,效果亦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